【戴連榮主席推薦】企業創造力的管理——要先管什么
時間:2012-07-16 15:07 來源:博源集團制造業在轉型提升中,關鍵最重要的是要找對方法。原來對制造業的管理,對流程的管理,甚至說對整個制度的管理都需要重新思考。人們怎么想,才會怎么干;怎么干,才會有什么樣的結果。因此,我們先要學會管結果,學會讓員工給結果,然后學會管行為。
制造業轉型面臨3個巨大問題
所有的商業零售業,今年的集中反應是人越來越少了,為什么人越來越少了?今年的五一全國重點商業都發生了很大變化,他們都在問一個問題,人都哪去了?那些高級的、越來越多的SHOPPINGMALL人越來越少了。還有中國的制造業轉型提升,但這一次轉型提升面臨著巨大的難度。因為制造業想從原來的勞動力優勢+成本優勢+局部資源優勢,轉換成未來的品質優勢+工藝優勢難度非常大,這不是一年兩年、一個時間段就能完成的,甚至一代人的努力才有可能。
在這種情況下,制造業的轉型面臨3個巨大問題:事不對、人不對、方法不對。為什么說事不對?大家這些年從事的中國制造業,是整個的一個產品的,甚至一個產品的階段性加工,都不是完整的加工過程,我們想向高品質制造業轉型,這件事的難度非常大。去年依文(即依文集團)有興趣作為倫敦時裝周的開場秀,中國要再次振興制造業,這六年我們跟歐洲的167家原料加工廠和制造工廠合作,而意大利現在也在制造業上提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上。
所以,制造業在這次的轉型提升中,關鍵最重要的是要找對方法,原來對制造業的管理,對流程的管理,甚至說對整個制度的管理都需要重新思考。但一個最大前提是,我們必須思考創造力的管理。
一個重大課題必須研究:心與境的管理
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過程,有一個重大課題必須研究,就是關于一個企業創造力的管理。因為創造力管理,最好的制度、無縫隙的制度是對人們內心創造力的呼喚上,有一種管理是無法代替的,就是氛圍管理。依文18年一直踐行,我們旗下3000人里,有大概30%左右是設計類人才,設計師是最難管理的群體,整個一輪的制造業轉型,無論從哪個方面轉型,向自主品牌轉型都必須擁有創造型人才。創造性人才不是靠留的,是要有良好的氛圍。
泰戈爾一首詩寫到,“如果你是飛鳥,我愿是你溫暖的巢”,真正的是擁有創造力人才的企業,必須建立起一種大家非常愿意喜歡、充滿自由、充分穿鑿空間的氛圍,這就是心與境的管理。
人力資源最重要的是要管氛圍
今天中國無論是大的產業還是企業都需要心與境的管理,中國的企業從高速公路駛向城市立交,高速公路容易,城市立交方向錯了就會造成致命的錯誤。我們要保持一個非常良好的心態,健康的心態,一個持續發展和長久走下去的心態。境的管理,就是中國企業在這次轉型中在思考的一個問題,我們要做品牌,甚至不單單要做影響中國的品牌,甚至想做影響世界的品牌,而做品牌是一群人、一輩子、一件事。每一個企業都希望給出更好的服務,所有今天的工業商品必須加上服務,才能呈現新的價值。
但在服務上,中國企業有一段路必須走下去,不可跨越。所有老板都想給出五星級的服務,讓一群住在招待所里的員工,如何給出五星級的服務?如果沒有體驗過五星級的服務如何去表達和傳播?中國企業必須完成這一課,在時尚行業,我們一直倡導管家式服務,在企業里,實現員工在這個環境里的尊重,他才能真正的傳播,真正的讓消費者去體驗到。
中國的企業都是從管事到管人到管心的過程。中國的企業家大部分在管事的這個過程里,管事永遠管不完,一件事一旦你介入責任,永遠是你承擔。后來管人,我們不算在中國制造業里的大的企業,但是3000人分布在60多個城市,包括在巴黎、米蘭、倫敦,連人的名字都叫不全,管人也不是我們思考的。探討這個問題,大家談人力資源部管人問題。人力資源部在中國,一個企業大的人力資源部幾十人,小的人力資源部幾個人,去管幾千人幾萬的人力資源規劃和提升。其實,人力資源最重要的是要管氛圍,是要做關于愛的規劃,一個企業真正要給人們一個自由和溫馨的氛圍。
在中國,管理學給了中國企業各種不同的管理學理念,對中國企業影響巨大。1994年開始我們做企業,看過一本書叫《請給我結果》,于是我們思考——用什么樣的制度,各種各樣無縫隙的制度管人的行為,但是最后你會發現——人們怎么想。才會怎么干;怎么干,才會有什么樣的結果。因此,我們要先學會管結果,學會讓員工給結果,然后再學會管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