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吃素有多瘋狂?發現有肉就處刑
時間:2021-07-23 15:50 來源:烏鴉校尉
前段時間,成都新都區一所名為德音學堂的幼兒園在社交網絡突然走紅,因為該幼兒園推出了與眾不同的“全新理念”——“國學教育+純素食飲食方式”。
前者這些年已經爛大街了,但后者在國內實屬罕見,該幼兒園聲稱此舉為“弘揚國學” ,給孩子們提供“種類豐富的素食,保證必要的營養”,還提倡“感恩教育”。
但這個餐前的感恩宣傳,咋看咋像禱告儀式啊,確定這是中華文化傳統?
目前,針對這家“純素食國學幼兒園”,成都市新都區的教育局已經介入調查,并發出了通報:涉事幼兒園未供應肉類動物性食物,已經被調查組督促整改。
成都這家幼兒園只是個例,可這對于在中國的純素食主義信仰者們來說還真是一次巨大的突破,畢竟,純素食主義在世界各國都是引發社會爭議的話題,那如果真的在生活中進行大規模推廣會是怎樣的情況呢?
實際上,印度就是一個最完美的活樣本,盡管素食主義這些年在全世界發展迅猛,但以社會廣泛接受度來說,印度的素食文化在全世界絕對是鶴立雞群的存在,在這一領域,三哥真的實現了全球制霸。
(印度街頭純素食小吃)
1
中國人一提到主動吃素,往往想到的是“吃齋念佛”。
可實際上,中國僧侶吃素要到南北朝時梁武帝(502—549)時期才推行,其他國家和地區僧侶更是沒有嚴格吃素的習慣。
(泰國和尚化緣得到魚肉布施)
真正將素食傳統貫穿始終的,是比佛教更久遠的婆羅門教(印度教前身),在其經典《吠陀經》中有這樣的描述:肉類骯臟且污濁,吃肉就是讓自己的身體遭受污染,而唯有不殺生吃素,才能讓自己變得純潔高貴,獲得神靈的贊賞,來世才有福報。
當然,這個教義在其誕生的年代并非毫無依據。印度常年酷熱難耐、降水豐富,每年雨季后就發洪水,從古至今,每年都有大量人畜被淹死,當洪水退卻后,大量牲畜尸體腐爛發臭,饑不擇食的人吃后又倒斃一大片,這讓不少人對肉食產生了恐懼。為了讓眾人遠離腐肉,干脆把吃素神圣這一條寫進宗教典籍是蒙昧時代最有效的方法。
《古蘭經》中規定忌食豬肉、血制品等也有類似的原因,這些教義在誕生之初的年代和地域是具備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學性的。
因此,吃素思想貫穿了印度數千年,并擁有強大的民間基礎,印度國父“圣雄甘地”就特別推崇這個思想,并受此啟發而創立了“非暴力不合作”思想,甘地認為,吃肉雖然會使人強壯,但也同時會喚起兇殘的獸性,進而傷害到其他人,英國殖民入侵印度的根源就是吃肉多。
受此影響,甘地本人終其一生身體力行將不沾葷腥的行為發揮到極致,在旅英期間,寧可餓得前胸貼后背也堅決不吃肉,并由此習得“絕食神功”。
因為甘地,在印度脫離英國獨立后,全素食的地位在印度越來越高,加上八成以上的印度人信仰印度教,因此也形成了舉國吃素的浪潮。
根據各項調查機構的不同標準統計,嚴格意義上的純素食者在占印度人口比例在23%到37%之間,也就是至少有3到4億的印度人在真正意義上將純素食作為了自己的固定生活習慣,數量和占比均居全球第一。
而其余印度人口的日常餐飲,肉食也只是作為偶爾的點綴存在,素食齋飯依然占據絕對優勢,根據印度數據分析平臺(IndiaSpend)的調查,將肉食作為三餐必備的人口僅占全印度的6%,每周會有一次吃肉的占全國人口40%。
如果算人均肉食消費量,別說和歐美國家比了,中國都達到了印度人的近16倍。
所以說,素食稱為印度國民飲食一點不為過,即便是印度吃肉的群體在面對純素食餐飲環境時,大多數人的態度也是欣然接受,完全不會有抵觸情緒。
如果你去印度,就會發現無論是飛機航班還是火車上,當你提出要用餐時,服務人員都會詢問:“要素食還是非素的?”
而印度除了大量的純素食餐廳外,普通餐廳中也刻意將素食和普通人劃分為兩個“族群”,菜單、炊具和座位完全是分開的,因為大量嚴謹的印度純素食群體無法接受自己食物的炊具同時也做肉食。
這一點在印度知名電影《摔跤吧,爸爸》中就有生動的描寫:主角為了讓學摔跤的女兒們維持營養,不得不烹飪肉食,但妻子是個堅定的素食者,她禁止烹飪肉的鍋進自家廚房,男主也只能在院子里搭火做飯。
因為擔憂自己所食用的素食被動物油脂“污染”,印度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葷素分類機制,在生產食品時會在包裝上標注是否為純素食,以照顧國內龐大的純素食群體。
同樣,為了吸引消費者,來自西方國家的國際知名連鎖餐飲集團也必須入鄉隨俗,印度的KFC、麥當勞等專門開辦了純素食版的餐廳,沒有雞塊、雞翅、雞柳,漢堡的夾層也全部為芝士+各種蔬菜。
(印度KFC類似于中國早年間“田園脆雞堡”的純素漢堡)
另外,印度肉食群體所食用的肉品種類也并不豐富,牛肉少有人吃,羊肉、雞肉占據主導,至于下水在內的肉類雜物,比如雞爪、雞胗在內的部位,在當地幾乎無人問津,即便價格低至5盧比(約合5角人民幣)一公斤依舊如此,而蔬菜(根莖類為絕對主導)卻往往居高不下,超過肉類是家常便飯。
至于在純素食者群體里,“吃素”也存在巨大的差異。比如多數的印度教徒中素食者雖不吃包括雞蛋在內的任何肉類,但牛奶和各種奶制品是必不可少的。
而對于比印度教更古老的耆那教徒來說,植物的命也是命,只不過這些植物喊不出聲而已。
因此,他們更進一步要求要自己所食的素食也不能“殺生”,他們選擇只吃綠葉菜和奶制品,菜葉子是菜的一部分,摘掉可以長出來,就和指甲一樣,而根莖類的食用就是把生命扼殺了,另外大蒜、蔥頭也不吃。
更有甚者,最虔誠的耆那教徒認為奶制品是奪取了母牛的乳汁,會餓死小牛,蜂蜜也是剝奪了蜜蜂的勞動果實,會使其餓死,所以,他們除了綠葉菜他們什么都不吃,甚至為了習慣寡淡,連鹽都少吃。
而長期養成了吃素習慣后的人不僅是不會吃肉,甚至內心深處極端厭惡肉食導致生理上的不適,以至于不能聞肉味、不能拿手碰肉,甚至看到肉或者他人烹食葷菜都會嘔吐,所以,他們必須要做到和肉食者們的徹底隔離。
因此,印度開始出現了純素食者聚集的小區,主要分布在孟買、新德里這樣的大城市。這些小區基本為中高檔水平,建設者和業主大多是有權有勢的上層婆羅門、剎帝利階層。
這些“上流”階層組成了一個“素食者聯盟”,他們自建社區,與“下等”肉食者隔離,并且對于購房的業主進行嚴格審核,并且要簽署一個特殊的購房合同:不得在小區房屋內烹調肉食以及點肉食餐品,否則會被驅逐,購房款也不退。
這就導致了吃素程度在印度事實上成了身份的象征。吃素多意味著你有地位、有文化修養,受過良好教育,而這些素食者們在飲食習慣上不僅形成了屬于自己的閉環,甚至要求外界也要順從自己意愿。
印度最大的航空公司——印度航空在2017年7月宣布了國內航班的航空餐改為純素食,原因就在于有經濟能力坐飛機的乘客里素食者占了多數,在頭等艙中更是占有絕對優勢,而印航高層發現采購、烹調素食更能節約成本,還能博得上層群體的好評,何樂不為。
但是,印度的虔誠素食群體還是不滿足,自己所在的小區沒有肉了,但出門還是可能看到有人吃肉怎么辦,何不將整個城的葷菜徹底消滅呢?
于是,在2014年,印度誕生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座法定素食城市,這就是古吉拉特邦的帕利塔納市(甘地的故鄉),當地立法:肉類和蛋類不得以任何形式出現在帕利塔納,一經發現,將處以刑罰。
吊詭的是,帕利塔納一方面公布了對肉食的零容忍,同時強調這是為了向世人宣傳寬容仁慈、非暴力且包容的愛國品德。
促成這一切的,正是印度現任總理——莫迪老仙。
2
莫迪對于素食的推崇可謂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他不僅以身作則,在日常生活中絕不見一點葷腥,周圍人同樣也要吃素。
莫迪還利用各種群眾集會、國情演講以及外交場合宣傳素食的好處,以及素食的生活理念。同時,他將“全素食”這個硬性標準加到了印度國宴中。
也就是說,全世界無論哪個國家的領導人訪問印度,都必須吃素,雖然可以根據來訪領導人的個人忌口問題,比如咸淡或者一些調料添加上進行改變,但是,想吃肉,門都沒有。
不過,大多數國家的領導人對此都沒有什么意見,畢竟只是幾頓國宴不吃肉,沒什么大不了的。
當然,也有比較軸的領導人,比如美帝前任大統領“懂王”。在2020年2月份訪印時,他就對莫迪的純素宴極端不滿。要知道,懂王可是一個純粹的肉食者,其中牛肉是絕對主力,大塊牛排+牛肉漢堡是他的標配,幾乎不吃蔬菜,僅有的符合懂王的“素食”也只有炸薯條、冰淇淋和可樂。
但莫迪卻一點也不體諒懂王的“難處”,在招待晚宴上依然一盤肉都沒給,而且還都是些少油水的傳統印度菜。于是,懂王表現出最后的倔強,一口沒吃以示抗議。
當然,這也沒什么大不了的,畢竟美國訪印團隊有私人廚子,自己躲房間里吃肉也沒問題,何況印度還是有一些正常售賣肉食的KFC、麥當勞的。
但懂王的最愛——牛肉卻真的是毫無辦法,印度方面不允許美方團隊攜帶鮮牛肉,而他訪問的古吉拉特邦沒有任何商家給美國人提供牛肉,要是從印度其他穆斯林區域采購則太過困難,時間上也根本來不及。
最終,懂王只能苦熬了36個小時無牛生活,并吃點雞肉解饞,簡直是苦不堪言。
莫迪不僅對于招待外國元首國宴上固執堅持“純素食”,自己出訪他國則要求當地的國宴上也不能出現肉,這一點上,莫迪老仙絕對是嚴于律人,寬以待己了。
(訪華期間,莫迪正好趕上過生日,中方準備了純素蛋糕為其慶祝)
莫迪還認為,要進一步樹立素食至高無上的地位,除了要夸贊吹捧外,還得立法讓限制肉食者的“欲望”,上邊提到的帕利塔納市在法律上確定其“純素食”城市就是莫迪的一次大膽嘗試。
不過,莫迪最不能忍的還是印度教義中宰殺、食用牛肉的問題。可在他上臺伊始,印度竟然是世界第一大牛肉出口國,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來,印度不僅將人分為三六九等,牛也分三六九等,并不是我們通常印象中的每頭印度牛都能享受頂禮膜拜。
在印度,真正高貴的牛是瘤牛,這種牛為印度特產,脖子附近肌肉發達,外表看上去像是長了一大塊肉瘤一樣而得名。
由于印度教神話中,瘤牛受眾神喜愛,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的濕婆坐騎南迪就是一頭公瘤牛,所以從古至今,印度本地瘤牛都被供奉起來接受膜拜,此外,印度的所謂各種牛尿飲料、牛糞養顏產品也全部出自瘤牛,這是有嚴格規定的。
至于瘤牛以外的黃牛、水牛之類的,不好意思,都宰了創匯吧。這么做的理由就是印度教典籍沒有明文寫出:瘤牛以外的水牛不能宰殺出口牛皮制品、牛肉創匯。可是,幾千年前的印度古人知道這些?
這種當然屬于是為了錢自欺欺人,就像猶太人販賣酒精、豬肉給外族人一個道理,于是水牛肉、牛皮等出口不但沒被禁止,印度各地邦政府反而進行稅務優惠和補貼,這讓印度成為世界最大牛肉出口國之一,在2014年莫迪上臺前一度達到世界第一。
但莫迪一上臺后,就立刻采取行動,通過了多項法案將這些屠宰場大量關閉,除了基于印度教感情外,這其中還打著所謂保護恒河環境的名號,將各種牛皮革加工廠也一起關閉了。
緊接著,2016年,莫迪政府再度推出《反屠牛法》,并在基層組織了大量民兵日夜巡邏,查處民間的私自宰殺牛的“案件”,這確實讓大量印度牛免遭屠宰。不過,此舉導致了大量印度牛因為無法繼續產奶又不能宰殺,最終被農牧民拋棄,流落街頭,造成更大的牛群死亡,但這些就不是莫迪考慮的了。
在今年3月,莫迪在其老家古吉拉特邦通過了最強“護牛”法案,在原有的屠牛刑罰從最高7年變成終身監禁。
莫迪此舉還是拿自己老家做試點,最終目的是將這種法案推廣到全印度,亦如他也是在家鄉搞出“純素食”城市一樣。
如果這種法案真的在越來越多的地方實現了,肉食需求量減少,自然也就沒這么多糧食需求了,多余的就能繼續出口創匯,或許這能讓我們明白為什么印度現在的人均糧食年產量不過是192公斤,不足中國(人均453公斤)的一半,比朝鮮(人均280公斤)也差一大截的情況下,依然大量出口糧食了。要是更多人不吃肉,豈不是還能出口更多?
雖然這些舉動會給印度民生帶來困苦,但莫迪必須要這么做,也只能這么做,因為莫迪執政安穩的根基就是他自己所屬的印度人民黨(以下簡稱“人民黨”)。
人民黨是印度七個全國性政黨中唯一的右翼團體,其主旨就是親近大企業,強調“重商主義”,同時也積極鼓吹“印度教民族主義”,其背后有大量宗教團體和大小財團支持。
3
“印度教民族主義”,是一種帶有強烈教派主義色彩的社會政治思潮,強調印度教至尊,在印度建立一個“印度教國家”,反對西式民主、社會主義、現代世俗化,這在印度獨立初期曾被尼赫魯極力打壓。
尼赫魯死后的1970年代,印度教民族主義再度死灰復燃。
印度境內民族林立,主體民族印度斯坦族僅占46%,其他少數民族多達數百個, 其中有4個超過一億人口,各民族在語言文字上完全無法溝通,英語是唯一的全國溝通語言,主體民族語言印地語雖貴為國語,但主要在北部地區通行多,南部區域普及度極低,印度歷史上每次強行將印地語推廣為官方第一用語的措施,均遭到民眾的強烈反對。
要想將如此之多的不同文、不同種的民族團結起來,從共同信奉的宗教下手是最容易的選擇,因此,宣傳“印度教民族主義”是多害相權取其輕的做法了。
莫迪從出生就注定了他這一生就得唯印度教是從,他8歲就接受了系統性的印度教熏陶,10歲加入了“國民志愿服務團”少年機構,這個團體中有大量極端印度教徒,其核心思想就是以宗教治國,政教合一,并極力推崇所謂的“印度教民族主義”。
莫迪出身的種姓并不高貴,只是個三等吠舍階層,為了能在團體中出人頭地,完成個人在宗教方面的功德圓滿,莫迪在少年時期就立志終身禁欲、禁酒、禁葷腥,甚至斬斷天倫,滅人欲,他不滿父母給自己安排的婚姻,但卻選擇甘地那種“非暴力不合作”,直接拋棄妻子和父母,至此離家幾十年后都未再相見。
莫迪在私人感情上的絕情換來了他仕途上的平步青云,他在1985年被“國民志愿服務團”指派加入人民黨,三年后就被任命為達拉特邦當地的人民黨秘書長,之后莫迪為1996年人民黨首次擊敗國大黨立下汗馬功勞,他本人也在1998年榮升為人民黨總書記。
在2001年,莫迪當選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長后,在12年任期內讓古吉拉特的經濟取得巨大發展,GDP翻了兩倍不說,還以僅占全印5%的人口,創造了印度25%的對外出口額。
但是,莫迪始終堅持狂熱的“印度教民族主義”,在他任期內,他多次放任轄區內的極端印度教暴徒屠殺穆斯林、錫克教等其他宗教平民的暴行,刻意選擇不作為,放任民眾殺戮,這讓他在印度的少數宗教群體眼中成為“十惡不赦的魔鬼”。
但莫迪不在乎,他成功地征服了占全印度人口八成以上的印度教徒的心,他在2014年大選中獲得壓倒性勝利,但在占全國人口13%的穆斯林群體那幾乎一票未得,要知道,印度穆斯林再占少數也多達上億人,可見他已經下定決心將“團結多數、打壓少數”的方針執行到底。
懂王鼓吹“白人優先”,莫迪老仙就是“印度教徒優先”,他上臺后除了不斷宣傳“吃素”、“敬神牛”等措施討好印度教徒外,對待穆斯林則重拳出擊,比如通過《公民身份修正法案》給予50萬外籍印度教非法移民國籍,同時也包括其他宗教,唯獨將穆斯林排除在外,即便引發國內巨大騷亂在在所不惜。
(印度穆斯林抗議莫迪推出的法案)
這一切讓印度國內動蕩之余,卻極大加強了莫迪以及人民黨的地位,大量印度教民眾踴躍加入人民黨,黨員數量截止2019年已經達到一億人,數量位居全球第一。
同時,人民黨的財政收入也在不斷暴漲,僅在2019年第一季度財政純收入就折合人民幣23億,是其5個主要競爭政黨財政總和的兩倍,其中三分之二來自于 “選舉債券”。
根據印度非政府組織民主改革協會的報告,這類債券允許個人和公司(包括由國外實體部分擁有的公司)匿名資助政黨,是一種“不透明的融資工具”,名為債券,實際上與平常的債券幾無相似之處。任何人都可以在國有的印度國家銀行購買選舉債券,債券其后將被交到對應政黨手中,后者可以將其兌換成現金。選舉債券上不會有捐贈者的名字,也無需交稅。
嘴上都是主義,心里全是生意。你當莫迪老仙聲嘶力竭地推崇純素食僅僅是出于信仰?這其實是他和他的印度人民黨收割選舉和獲取收入的關鍵棋子。
而至于所謂“健康”,咱也不好去做評判,不過印度糖尿病患者數量已經位居世界第二,僅次于中國,這是在中國人均食肉量達印度16倍的情況下發生的,諸位請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