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社會與環境危機
時間:2011-03-28 16:43 來源:博源集團經常看報紙的人知道,今年冬天是一個寒冬。也有服裝企業把此作為賣點,到處推銷他們的棉衣、毛衣,說早點買上這些衣服,才足以抵御今年冬天的嚴寒。但時令進了小雪,天氣不能說暖洋洋的,但也感受不到我們孩提時的寒冷,看來氣候的暖化不可逆轉。
居住在城市的人都發現,為了應對氣候變暖,保護環境,我們在宣傳“進入新世紀,我國作出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這一重大決策,并配合出臺了一系列具體政策措施。”從十一五到十二五,規劃及建議里面也寫著著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等字眼。而且要集約化發展,粗放式發展不但環境不允許,而且資源也不支撐。總部位于香港的里昂證券亞太區市場(CLSA Asia-Pacific Markets)在上個月的報告中寫道,中國的煤炭儲量約占全球的14%,但煤炭消耗量占全球的47%,是儲量比例的3倍以上,這是不可持續的。據《華爾街日報》文章《煤炭產量峰值隱現 北京醞釀應對措施》分析,中國當前的煤炭產量將只能維持38年,此后煤炭儲量將會枯竭。而美國可以持續245年,印度可以持續105年。到時如果沒有大規模的替代能源,能源危機將深刻影響國家的政策及人們的生活。
至于環境危機,許多人都可以如數家珍,如北極冰川消失,喜馬拉雅山雪峰融化,氣候變暖等。據周雷的文章說,根據中國國家環保局2004年的數據,渤海每年收納的污水高達28億噸(2010年這個數量突破了57億噸),占全國排污水總量的32%;每年收納的污染物超過70萬噸,占全國每年入海污染物的48%;渤海水體中的無機鹽、活性磷酸鹽、銅、COD、石油、鋅等全部超標,海底泥中,重金屬竟超過國家標準的2000倍。而淮河也曾經觸目驚心,在媒體、環保組織的努力下,得到了大力治理。
2010的聯合國天津氣候變化大會,是中國第一次申請承辦聯合國氣候談判會議,展示了中國政府在氣候變化問題上一直以來的積極態度。綠色和平中國氣候與能源項目顧問Michelle Medeiros也說,在北京生活了6個月之后,我所見到的事實,和我之前想象的大相徑庭。中國政府已經在不斷談論關于低碳發展的目標,中國的國內政策反映了他們采取切實行動的努力。媒體對于低碳發展的關注從來沒有停止過,就連普通市民在茶余飯后的閑談中也時不時會提及。看來環境危機已經引起了國家的重視。我們每一個公民,都要從今天開始,從自身出發,關注環境、節能與氣候變化,做一個有責任的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不但是國家的目標,也是我們每個人的目標,我們只設身處地為改變環境努力,我的山河就會變得更加美好。 (曉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