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著春天的腳步飛
時間:2011-05-03 16:41 來源:博源集團真的沒有想到,自己做了一次追春的人。
從南向北,日行數千里,賽跑似的緊跟著春天從漢江邊來到鄂爾多斯高原。
家鄉的春要早些,還是三月中旬,河邊的柳條已經閃起綠光,小小的葉芽似乎已經接到了春的訊息,把脊背滿弓般地拱起,只等爆裂在那聲發令槍的清脆里。吃過晚飯,和朋友順著柳樹延伸的河岸一路走去,長長短短的柳條在微風中參參差差地掠過頭頂,拂過面頰,似海深春仿佛就在無窮盡處,便有了幾許追著春天向前跑的欲念。
有時,冥冥中好象真的是有定數。沒幾天,就有朋友邀我到遙遠的鄂爾多斯共編《博源》雜志。
老實說,我是個戀家的人,熟悉的環境,心愛的工作,舒適的生活,其樂融融,其意綿綿,每天浸潤其中,縱是英雄也有不忍舍棄的羈絆。領導的挽留,同事的不舍,朋友的規勸,更有80歲老母的擔憂。她怕最小的女兒遇上靴筒里藏匿匕首的蠻漢,怕風沙里女兒喝不到潔凈的水,吃不上象樣的飯,甚至怕女兒在荒莽無際的沙漠里迷路走失一去不返。思前想后,左右為難了好幾天。最終,是“鄂爾多斯”主宰了我的思緒,催我踏上了追春的旅程。
鄂爾多斯,一個多么美好的名字哦!夢里有過她,念里有過她。
在我生活的城市,散布著多家鄂爾多斯羊絨衫專賣店,其中一家就緊依著我工作的報社。曾經無數次走進去,五指相握,任柔柔的細絨自掌心滑過,繚繞出一派滋潤漫泛心頭。幻象里的草原影像一時間被具化為碧草連天,牛羊撒歡。
這就是我心中的鄂爾多斯,這就是我夢里春天的駐地。
所以,在我的詞典里,鄂爾多斯就是草原的代名詞,遼遠、美麗則是她的引申義。
3月14日凌晨,帶著沉重的行囊,也懷揣一縷鄉愁,一份不安,幾許期盼,我離開了家,去遙遠的鄂爾多斯與春天會面。
十多個小時里,家鄉漸行漸遠,鄂爾多斯且行且近,思緒止不住地在兩地間飛鴻般穿行,來來回回、顧盼繾綣。
想象中,鄂爾多斯是潛嵌在草原深處的,風吹草低時,滾滾綠浪里,她隨波而動,搖曳出一派超凡脫俗的美麗;走出城外,就可以在厚厚的草墊上打滾、騎馬,在花叢里抱一抱白絨絨的小羊,抓幾只蝴蝶,捉一會兒鳥雀;玩累了,蒙古包里有的是熱騰騰的奶茶,走進去,跟比奶茶還要熱情的牧民聊聊天、喝喝茶該是一件多么愜意的事哦。
遺憾的是,航班從首都國際機場起飛時,黃昏也尾隨而行。晚上8點多,隨著機翼下夜空包裹的漆黑漸次被燈火染成斑斕,鄂爾多斯從向往走進了眼底。
夜色下的鄂爾多斯看不到一絲春意,只有霓虹勾勒的繁華。
踏上地面的一剎那,肆虐而凌亂的寒風裹挾著雪粒從四面八方劈頭蓋臉地砸來,強盜般擄掠著我身體里的溫潤。風勁雪急,猝不及防中,一口涼氣堵在喉頭上不得下不得,進不得出不得,我險些窒息。一時間,好像一個趔趄跌進了冰窟窿,拔不動腿,說不得話。凜冽中,切膚是我唯一的感受,繼而是刺骨的痛。好不容易鉆進轎車,在暖氣的撫慰下,身體竟莫名其妙地由僵硬到機械般抖動,牙齒也不由自主地上下猛烈扣擊起來。
這是一種怎樣的率真哦,不做作,不藏著掖著,不會因為你遠道而來就飾以溫情。這大概就是這座城市的性格吧。
這又是怎樣的一種禮遇呢,大氣磅礴,剛毅決然。
機場通往市區的公路平坦而筆直、寬闊而潔凈,在這樣的路面上奔馳,車子不由自主地激動起來,直至狂野。我蜷縮的身體就在這風馳電掣的狂飆里緩緩放松,仿佛騎上了一匹剽悍不羈的駿馬,馳騁在廣袤無垠的草原,自由而奔放,豪邁而坦蕩。
這是成吉斯汗的坐騎么?我多愿化作他彎弓射出的響箭!這支離弦的箭矢,呼嘯著洞穿彩燈織就的流光異彩、夢幻迷離,掠過溫婉嫻靜,跨越大漠雄風,向前,向前,直到墜落在茫茫草原,一如一頭扎進母親的懷抱,擁入一片柔軟的春天。
第二天是3月15日,對我來說它原本不是什么特別的日子。清晨,當一綹朝陽剌刺破窗欞,透過厚厚的簾子,我看到窗外如洗的天,如洗的地,如洗的一切時,這一天便不再平凡。
這是鄂爾多斯的天,這是鄂爾多斯的地啊。鄂爾多斯,我已經真正走進了你!
就是在這樣一個早晨,迎著東方那輪火紅而巨大的旭日,我走進了博源集團。
之前,我對博源的了解幾乎為零,只是因了友誼,才有了這次遙遠的追逐。
從朋友那里,我知道了在古老的鄂爾多斯高原,在成吉思汗鐵騎奔馳的地方,有一家企業正在逆風而上,踏波掀浪,它所培養的人才隊伍正形成一股無法用單純的經濟觀點衡量的強勁推力,把這個地區的工業文明推向一個更為高級的新形態,包括科技、產業、體制、觀念等各個方面的變革。這個企業,就是被稱為煤都化工旗艦的博源集團。
朋友還告訴我,經過近幾年的持續快速發展,博源已經成長為鄂爾多斯化工產業的龍頭企業,初步形成了天然堿、天然氣化工及煤化工產業多極支撐、多元發展的產業格局,并擁有了目前全國最大的甲醇生產基地和中國最大的天然堿產業循環經濟示范基地。以戴連榮董事長為首的高層決策集團正在科學發展大旗的引領下,率領5000余名員工全面進入二次創業的歷史新階段,依托優質煤炭和天然氣資源,著力發展以甲醇、烯烴、二甲醚、乙二醇、天然氣為主的新型煤化工,努力打造一艘煤及煤化工產業的旗艦航母,以大企業的體量闊步邁進“十二五”。
這是一個擁有朝陽般產業的企業,這是一個具備領袖般風范的企業!誰不相信它的能量?誰又會懷疑它的能力呢?
我仿佛看到五顏六色的音符在跳動,澎湃在鄂爾多斯草原的每一個角落;我仿佛聽到鏗鏘豪邁的足音在轟鳴,叩響封凍的內蒙古大地,激蕩起春潮陣陣。
這不就是我追逐的春訊么?千萬里我追尋的春天喲,就在這里。
穿城而過的西北風正把春天的信息傳遞;春天正把街邊的白楊樹枝頭涂抹得油光锃亮。我來到企業文化傳媒中心,正式開始了在博源的工作,再也無暇顧及窗外的春風雨露、花紅柳綠。
李慧海總經理一一向我介紹了團隊其他成員,他們是:劉必奎、張冷習、旭龍、蔣博濤。
這是一個年輕而活力四射的團隊,成立不到一個月,成員平均年齡只有三十來歲,激情是它的性格,快樂是它的氣質;理想高過它青春的額頭,抱負寫滿它多彩的名片。
我實在沒有想到,承擔著修訂完善博源企業文化建設綱要;梳理提煉、宣貫推廣博源文化核心價值觀及理念,完善博源文化體系;對外傳播博源文化、塑造博源形象,提升博源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等重要而繁重工作任務的是一支不到十人的隊伍。
我完全有理由相信,這是一支精干而團結的隊伍!
我也萬萬沒有料到,仿佛是為了印證我的上述判斷,接踵而至的工作竟是這樣的艱辛繁復又跌宕起伏。
簡短的介紹后,李總緊接著安排布置了近期工作。他說:時間緊、任務重、人手少,怎么辦?那我們就集中精力打攻堅戰,先拿出一期《博源》雜志來,集中宣傳戴連榮董事長、賀占海總裁在集團2011年工作會上的講話在各企業的貫徹落實情況。他的話明了而簡潔,足見這是一位工作能力強、業務精、作風嚴謹、雷厲風行的實干者。
會議一結束,大家就兵分各路,各司其事地忙碌起來。李總就博源未來發展等問題采訪了戴連榮董事長;劉必奎、張冷習則帶著如何將兩位老總的講話精神落到實處?各單位采取了哪些措施?執行力如何?等問題分別采訪了集團所屬遠興公司總經理賈栓、置業公司總經理張凡、小額貸款公司總經理楊永清、工程公司總經理李立峰以及中源化學公司的相關領導;我抓緊時間完成了《博源》雜志新的定位及欄目設置策劃方案的擬定完善工作;小蔣、小旭則在做好其它設計、策劃工作的同時,著手雜志封面及內頁的設計。
一個星期過去了,一組反映博源及所屬各企業進一步解放思想,搶抓機遇,加快發展,為全面開創二次創業新局面開好頭,起好步的稿件出來了。兩個星期過去了,另一組展現博源員工綜合素養的文學稿件也出來了。
這是怎樣的工作速度哦!做文字工作多年,他們的工作狀況我可想而知。
如果說日夜兼程地采訪,夜以繼日地趕稿只是新聞人的家常便飯,做起來除了腦力體力雙重辛苦,沒有什么大的困難,那么接下來的版面設計工作對他們來說則不那么輕松,甚至是頗為艱難。
小蔣、小旭是兩個才華橫溢、頗賦藝術氣質的年輕人,分別畢業于內蒙古師范大學國際??系和美術系,都有扎實的專業功底。《博源》雜志版面設計的擔子就順理成章地輕輕落在了他倆的肩上。
但設計工作剛剛啟動,集團又把一個新的、同樣緊迫的任務交給了企業文化傳媒中心——賀占海總裁即將去清華大學推介博源的文化實力。讓更多的人了解博源不僅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有雄厚的經濟做支撐,是能夠做大事的大企業,這里更是人文資源的富集地,有著國內少有的一流文化產業高端平臺,蘊藏著一個強大的文化交流、培訓基地是賀總此行的目的。為了更直觀、更藝術,企業文化傳媒中心必須盡快拿出一本能夠體現博源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展現博源源遠流長的品牌形象,進一步提升和傳播博源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的精美宣傳畫冊來。任務下達時,也同樣限定了時間。最終小旭知難而上接受任務,全身心投入到宣傳畫冊的策劃設計中,雜志版面設計則全部由小蔣一人承擔下來。
小蔣學的是公共藝術設計,雖說都是設計,殊不知,公共藝術設計和雜志版面設計是大相徑庭的不同藝術領域。公共藝術設計是指在開放、公開的公共空間中進行的藝術創作與相應的環境設計。而雜志版面設計是一種平面設計,主要對版面內的文字字體、圖像圖形、線條、表格、色塊等要素進行編排,以視覺方式藝術地表達出來,使觀看者直覺地感受到某些要傳遞的意思。也就是說,公共藝術是藝術性景觀、設施及其它公開展示的藝術形式,它是直觀的。而版面設計是藝術構思與編排技術相結合的工作,是藝術與技術的統一體,是一個由虛到實的創作過程。它不僅考驗著設計者的藝術功力,更考驗著設計者的文化素養。好的版面設計可以加強信息傳達效果,增強可讀性,使內容更加醒目、美觀。
小蔣是個絕對的完美主義者。為了更好地傳達作者想要傳達的信息,接到設計任務后,他便沒日沒夜地構思起來。從字體到圖片,從線條到色塊,從標題到內容他一一拿出設計方案,再通過編排技術逐一表現出來。
如果不是親歷,我很難想象這個過程會是這樣的繁復,更難想象會有那么多的蜿蜒曲折。
為了取得好的視覺效果,小蔣先后用了illustrator、photoshop等多個排版軟件,但每一個用起來都不是那么得心應手,總有這樣那樣的不足,而達不到想要的效果,還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差錯。往往是好不容易做好一頁版面,軟件突然出錯,要么無法保存,要么是保存了,但再打開時卻信息丟失,所有的努力都前功盡棄。小蔣幾度被折磨得近于崩潰,但時間實在是太緊,能留給他支配去發怒、抱怨的也實在有限。于是這個性格里滿是北方漢子陽剛之氣的血性小伙子,只好悄悄收起男兒的粗獷,帶著收斂鋒芒的銳氣振作精神加班加點。中午,吃一碗面條接著干,困了就坐著瞇一會兒,累了就站起來伸伸腰,踢踢腿;晚上也總是干到八、九點鐘才疲憊不堪地往家走。
整整20天過去了,版面設計編排工作終于完成。期間反反復復大的修改就達七次之多。
令人欣慰的是,戴連榮董事長、賀占海總裁看過雜志清樣后都給予了充分首肯,心血、汗水、艱辛,一切的一切便抽絲一般煙消云散了。
五一前夕,雜志終于付梓出版,同時交付印刷的還有一本富含文化藝術元素,有內涵、大手筆的宣傳畫冊。
任務終于完成,大家終于得以在假期里養精蓄銳,以期短暫的休整后,有充沛的激情接受新的工作任務。
應該說,我們是幸運的,一群對文學藝術追隨到狂熱,對所從事的工作熱愛到癡迷的埋頭苦干者,遇到了對文化情有獨鐘的領導人,對建設企業文化身體力行的高瞻遠矚者。集團董事長戴連榮、總裁賀占海不僅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審閱了雜志清樣,甚至出差在外也對傳媒心中的工作予以特別關注。4月27日上午,戴連榮董事長更是專門召集傳媒心中全體工作人員開會,對集團文化傳媒工作做出重要指示。他希望大家一是要做好內外部宣傳工作;二是要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工作;三是要寫好伊化史。他說,企業要做大做強,成為長青企業、長壽企業,離不開強有力的文化宣傳。搞好博源文化建設,大力傳播博源文化,塑造博源形象,沒有一支精干高效的專業隊伍就會淪為清談、空談、奢談,了無成效。他要求傳媒中心員工要走出辦公室,深入基層,捕捉大量鮮活的新聞信息充實媒體,鼓舞員工。要布大局,謀大事,要目光遠大,志存高遠,為打造永久性、科學性、可持續性的百年博源夯實文化基礎。
從戴總辦公室出來,時值正午,我站在博源大廈16樓寬敞的露臺展眼遠眺,如同身臨一艘破波斬波、迎風遠航的巨輪之上。純凈如洗的藍天點綴著幾朵云白,一片澄澈籠罩下的鄂爾多斯愈發地雄風勃然,街邊的鉆天楊如柄柄綠光閃閃的火炬傳遞著一派生機,桃紅柳綠正從城內向城外漫溢,無盡春色已在四面八方泛起,洶涌澎湃,追著春天的腳步向草原深處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