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專稿:供應鏈的新革命—創客
時間:2013-11-25 11:49 來源:博源集團一部能上網的終端,一臺3D打印機,你的創意設計制造出原型,向世界出售你的作品,你就創業了。
互聯網讓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豪瑟,只是從單打變成既互聯混合又節點單打。安德森說,全球“單打獨斗”的創客因為這樣的方式而聯結在一起,“制造”本身也就形成了一種運動。
“創客”一詞來源于英文單詞"Maker”,是指不以盈利為目標,努力把各種創意轉變為現實的人。他們最有意愿、活力、熱情和能力為自己,同時也為全體人類創建一種更美好的生活。他們是堅守創新、持續實踐、樂于分享并且追求美好生活的人。簡單地說就是:玩創新的一群人。
成百上千萬熱愛DIY的人因此攜手向前,從“創客運動”中涌現,將DIY精神產業化。人類第一次擺脫了對生產資料系統的依賴,憑著自己的頭腦這個輕資產,就可以把創意高效能地變為現實。
也許,下一個喬布斯或馬云,就正在組裝自己的3D打印機呢。
克里斯·安德森的著作《創客:新工業革命》,提出了新概念——創客。他認為,“山寨”的精髓即是通過非傳統的商業規則或運營方式,來產生創新性的非常規產品或業務模式。其實,在美式創客文化傳入中國前,中國就已經擁有了自己的創客生態圈,也即“山寨文化”。雖然外貌有天壤之別,但“山寨文化”卻和創客的開源精神異曲同工,是創客文化的靈魂和真正魅力所在。
全球供應鏈已經進入了網絡時代,不僅面向公司,也面向個人敞天了創業的大門。制造業門檻已經降低,英國《衛報》的分析認為,“創客運動”將給制造業、建筑業等傳統行業帶來自下而上的創新革命。
全世界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創客空間”誕生于1981年的柏林,目前全球已發展出了一千多家。而國內創客發展大約始于2010年,中國的創客們正積極地為應對挑戰做著準備。有上海的“新車間”、深圳的“柴火空間”、北京的“創客空間”等。
更重要的是,創客模式降低了小創意變成產業的難度和成本。克里斯·安德森說,如果馬克思今天仍健在,一定會大為驚嘆,關于“控制生產工具”的談話也會變成這樣:你可以輕擊鼠標,然后就建立起工廠。每個桌面都能成為一個小型工廠,而不再需要完全依賴工廠流水線。
這種方式,暗合山寨機文化,完全受市場需求驅動進行技術創新,在對待市場信息和技術方面選擇了通過互聯網實現共享,而非基于知識產權的壟斷,這讓整個行業不斷有創新成果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