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五年,中國經濟增長靠什么?
時間:2015-12-01 08:49 來源: 今年以來,中國經濟遭遇“成長中的煩惱”,經濟增長放緩、人民幣可控貶值,這讓國際輿論有關中國經濟的悲觀言論一時流行。近日,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指出中國仍是世界經濟的重要動力源,讓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發展充滿信心。
習近平講話指出,中國仍是世界經濟重要動力源,依靠中國經濟強勁內生動力和中國政府強有力的政策引導,中國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繼續為各國發展創造機遇。去年中國對全球經濟的貢獻率高達25.8%,居世界各國之首,仍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源。
一,中國堅持進行結構性改革和對外開放。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然而,中國仍是經濟大國,亟需向經濟強國轉型升級。中國正在努力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進“一帶一路”倡議和自貿區建設,這將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實現經濟的內外聯動效應,為中國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二,中國經濟具有強勁內生動力。今年以來,中國產業結構繼續優化,服務業占比超過50%;內需結構進一步改善,消費對GDP的貢獻率接近60%。同時,中國新型城鎮化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隨著新型城鎮化的推進,將創造巨大的投資和消費市場。隨著經濟新的增長點、增長極的逐漸形成,中國經濟的發展基礎會越來越厚實,從而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三,中國政府有堅強有力的政策引導。中國經濟發展追求的不是爆發力,而是持久性。“十三五”時期,中國仍處在大有可為的戰略機遇期,完全有能力、有條件實現經濟的中高速增長,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十三五”藍圖將創新中國經濟增長路徑,為各國經濟發展創造新機遇。
[專家點評]:
“經濟增長方式”通常指決定經濟增長的各種要素的組合方式以及各種要素組合起來推動經濟增長的方式。
按照馬克思的觀點,經濟增長方式可歸結為擴大再生產的兩種類型,即內涵擴大再生產和外延擴大再生產。
外延擴大再生產就是主要通過增加生產要素的投入,來實現生產規模的擴大和經濟的增長。
而內涵擴大再生產,主要通過技術進步和科學管理來提高生產要素的質量和使用效益來實現生產規模的擴大和生產水平的提高。
現代經濟學從不同的角度將經濟增長的方式分成兩類,即粗放型經濟和集約型經濟。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是指主要依靠增加資金、資源的投入來增加產品的數量,推動經濟增長的方式。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則是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的素質來增加產品的數量和提高產品的質量,推動經濟增長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