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源讀書會第九期:我讀《態度》
時間:2020-11-19 19:26 來源:博源集團 瀏覽次數:5796
11月18日下午,“博源讀書會第九期:我讀《態度》”在東勝區圖書館博源書屋舉辦,集團總部大樓30多名員工參加此次讀書會。此次讀書會由常設主持人高揚和“新面孔”段浩源共同主持。
本次讀書會分為主題分享環節和話題討論環節。參與讀書會的每位書友都可以獲得一本博源讀書會贈書,同時參與分享的每一位同事還有機會通過抽獎的方式獲得小雅音箱和喜馬拉雅一年的會員資格。
《態度》是吳軍的一部“家書體”的個人成長類著作。吳軍畢業于清華大學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是前Google高級資深研究員、 原騰訊副總裁,也是計算機科學家、暢銷書作家。其作品內容涉及不同的行業和領域,橫跨數學、教育、IT、文明史,本本暢銷。當然吳軍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兩個女兒的父親。也正因為這個身份讀者才有機會讀到這樣一位“超級老爸”的家書。
在主題分享環節中,大家從不同的角度去解讀了這本書給自己的生活、教育、工作等方面帶來的影響。也對書中有爭議的觀點進行了探討。
來自遠興公司的季海濤通過看到什么、想到什么、要做什么三個方面道出了他的讀書心得,閱讀的同時也思考自己該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父親。季海濤分享說,封面書名“態度”兩個字的設計,態字中的“心”和度字中的“廣”是用紅色突出顯示,組成“心廣”,“心廣”,心寬廣了,格局就大了。他認為一定要不斷地學習,充實自我的同時也為孩子樹立榜樣。
58歲的趙瑞紅是這次讀書會最年長的分享者。他自稱是一個資深“書蟲”,他熱情地分享了自己讀書、買書的經歷和自己教育孩子的態度。他說他與孩子也會以書信的方式溝通,但是會嚴格的要求他們做到應有的細節,哪怕編輯信息時一個小小的標點符號也要注意。
談到讀這本書在孩子教育方面的收獲時,嘉瑞公司李曉薇說,自己太需要學習了,原來教育可以有這樣的一種表達方式,不是指教、不是責罵。文中所涉及的內容包含了豐富的人生哲理,深邃但不生澀,是育兒路上的“教科書”;張冷習講到吳軍的這四十封信,其實也是文明的傳承,語言的傳承。老年人的智慧,也是從日常生活經驗中總結得來的,也是值得年輕人參考與借鑒的。
工程公司袁玉萍是位資深工程師,她結合自己孩子讀高中、上大學的切身體會,認為書中的很多觀點值得借鑒。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了好多深刻的道理,比如:樂觀的人生態度比什么都重要;幸福是一種感受,并不是錢可以衡量的;給總比拿要快樂得多,幸福來自生活中平凡的點滴,需要用開放的心態去感受。遠興公司許青用生活中三個生動有趣的小故事印證了書中觀點,“許多事情應該可以去尋求更好的解決辦法”;李曉東則將書中提到的愛情觀、友情觀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做了解讀和闡釋。
嘉瑞公司郭小龍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和閱讀經歷和對書中的一些觀點提出自己的見解。他表示,我們讀書要有懷疑態度和批判精神,“盡信書不如無書”。
在話題討論環節,兩位主持人拋出了“你讀《態度》這本書是什么態度?生活中有哪些事情能感知到態度的影響力?”這個話題,大家結合生活和讀書的不同經歷,進行了更加貼近生活的分享。
石慧榮說,應該用積極的方式去面對生活、工作。年輕人在遇到困惑的時候,不應該選擇逃避,要學會通過有效溝通去解決問題,“受吳軍博士的啟發,我也通過書信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孩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張予杰講到:“單看書名,這本書有點像講讓人如何端正態度的,但閱讀以后才發現,書中涵蓋的內容所呈現的維度要遠遠的豐富于‘態度’二字,作者用每個人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的事,從生活中來,再把讀者引導到更通透的生活中去。給了人們很多的參考,把讀者帶往了更高更豁達的世界;王艷敏則聯想到了父親對她的教育方式,以及她自己該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覺得如果父親能以書信的方式與自己溝通的話,也許就能更好的懂得父親的教導;嘉瑞酒店的黃敏認為家庭中父親對孩子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非常想把這本書推薦給未來的另一半;高峰通過這本書找到了很多關于教育問題上的答案,學英語專業的他也提醒大家,從英語思維和漢語思維兩個維度去閱讀、去理解這本書,會有更多的收獲……
博源集團黨委副書記張健做總結發言。他自稱是博源讀書會“鐵粉”。他說,大家讀這本書的角度、觀點各有不同,讓這次的讀書會呈現出了不同的"態度"和精彩。這次共讀一本書,也讓我們可以相互吸納不同的讀書方式、接納不同的讀書理念。他說,讀書會雖然是一個“小眾”的平臺,但只要參與其中,并有所收獲有所啟發,就會讓每次的讀書、溝通、交流變得有意義。“每個參加的人都有所收獲,這也正是博源讀書會存在的最大意義”。“讓我們把讀書當作一種日常學習、終身學習的方式,讓博源讀書會成為我們共同成長、共同進步的的平臺。”(文/張予杰 攝影/孔令寶 旭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