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札記——周穆王西游昆侖考
時間:2023-10-27 16:13 來源:博源集團—韓家齊周穆王西游昆侖出自《穆天子傳》。該書記載了周穆王駕八駿西巡天下,行程三萬五千里,會見西王母之事。《穆天子傳》是西晉時期發現的戰國汲竹家書,有較高的史學研究價值。三萬五千里合今14500公里,與中國到埃及距離大致相等。而據實地測算,西周都城鎬京距昆侖山口約1800公里。顯然,《穆天子傳》里周穆王的行程遠超兩地實際距離。而且,駕車在不到兩個月時間里走一萬多公里,在古代無論如何是無法實現的。由此可以得出三種推論,其一西周時期的昆侖山可能并非現今的昆侖山,另有其山;其二書中所載三萬五千里行程只是虛數,表示距離很遠;其三周代與現代長度計量單位換算不準確。哪種推論更加合理?
《山海經》載:“西南四百里,曰昆侖之丘,是實惟帝之下都,神陸吾司之。海內昆侖之虛,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侖之虛,方八百里,高萬仞。”《爾雅·釋地》載:“西北之美者,有昆侖虛之瓔琳瑯王于焉。”《淮南子·地形訓》載:“中有增城九重,其高萬一千里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上有木禾,修五尋。昆侖之丘,或上倍之,是謂涼風之山,登之不死;或上倍之,是謂懸圃,登之乃靈,能使風雨;或上倍之,乃維上天,登之乃神,是謂太帝之居。”古籍所載昆侖山是神山,上有像王母這樣的神仙居住,山上匯集各種奇花異獸,儼然仙境。這些物象與現實中冰雪皚皚的昆侖山形成了鮮明反差。再者,書中所載西南四百里,換算過來不到200公里,遠遠低于鎬京到昆侖山實際距離。現代所稱的昆侖山,是漢武帝時期命名的,其根據一是黃河之源,二是盛產玉石。當時并沒有人對昆侖山進行實地考察、研究,主要出于政治目的,缺乏科學理論依據。因此,西周所指的昆侖山可能并非現在所指的昆侖山。日本學者古田武彥認為,《穆天子傳》中的“里”,實際使用的是“短里”,即一里是76—77米。據此計算的話,“西王母之邦”大約在甘肅、新疆一帶,最可能在敦煌附近。“短里”為中國周代采用的正式里程單位。秦始皇廢棄了“短里”而代之以“長里”,這是有歷史依據的。一短里究竟是多少米,現在尚無定論。但依短里測算出的結果顯然要比長里更加合理可信,更切合實際。至于穆天子去昆侖山究竟面見是西王母或者其他人,現已無可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