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小善之舉等同于大惡之行,要懷抱真正的愛
時間:2020-07-11 17:47 來源:盛和塾微信公號企業家如果缺乏直面沖突的勇氣,只會一味地討好員工,勢必會導致整個公司陷入不幸。在應該批評訓斥時,要毫不留情地批評訓斥,這才是大善。
——稻盛和夫
小善乃大惡
人際關系的基本要點是:要抱著愛心與人相處。但那不是盲目的愛,也不是溺愛。
上司和部下的關系也一樣。上司缺乏信念,只知迎合部下,不嚴格要求,看上去很有愛心結果卻是害了部下,這就叫小善。有句話說“小善乃大惡”,意思是表面的愛會導致對方的不幸。
相反,抱有信念、對部下嚴格指導的上司,可能會令人感到不夠親切,但是從長遠來看卻能培養部下,促使其成長,這就是大善。
真正的愛,是指無論何事,都要認真想清楚是否確實有利于對方。
如果從小溺愛自己的孩子,任其放肆,那么孩子成年后往往會成為品行惡劣之人。這樣的例子很常見。由于喜歡孩子而對其嬌寵溺愛的小善,最后成了毒害孩子的大惡。這正是“小善乃大惡”這句警語的含義,即小善之舉等同于大惡之行。
與之相對,還有一句俗話叫“大善似無情”。它的意思是,從表面上看,大善之舉往往讓人感覺薄情寡義。日本人常說:“年輕時的苦難,出錢也要買。”“獅子把自己的孩子推下谷底,只養育能獨自爬上來的小獅子。”在旁人看來,這樣的行為可謂殘忍冷血,但其實是為了促使孩子茁壯成長的“愛的鞭策”。這種看似冷酷無情的行為,正是大善的體現。
珍視員工
其實,“小善和大善”原本并非我的思維方式。在京瓷哲學中,我一直強調的是利他之心、溫良之心、體諒之心、純粹之心和美好之心。在小學高年級時,我患上了當時可能致死的肺結核病,臥病在床時,偶爾結緣的一本宗教書重塑了我的人生觀。因此,對于事業,我勇敢挑戰;而在待人接物方面,我總是本著一顆溫良之心。
然而,在自主創業后,就不可避免地要訓斥員工,有時還不得不嚴厲批評員工。在某些情況下,還必須當場辭退員工。善待員工是我的理念,可公司一成立,我就不得不立即面對各式各樣的矛盾。
這甚至讓我懷疑“是不是自我意識在作祟”——自己成了企業家,于是以公司發展為目的,對員工提出各種嚴酷要求,我是否違背了自己原來的人生觀?這是否是我邪惡本性的顯露?
面對這一系列“自我拷問”,我曾苦惱萬分。在從事經營活動時,不少企業家都會心生苦惱,于是摸索和尋求自己的精神支柱。不少塾生之所以參加盛和塾,想必也是為了獲得這種支柱。有的塾生可能會把我的話當作支撐其人生信念的一種寄托。我曾經也是這樣,為了找到寄托,嘗試過各種方法。
工作中,像“金剛護法”那樣繃著臉訓斥部下;生活中,宣揚利他、溫良、體諒等美德;這種類似“自我分裂”的矛盾,讓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陷入苦惱。在偶然得知IBM的公司宗旨后, 我才算是找到了化解矛盾的答案。
據說,IBM的宗旨之一是“珍視員工”事實也的確如此,IBM擁有大量高工齡員工,這在日本或許較為常見,但美國的職場潛規則是“跳槽越多,身價越高”,所以說,IBM員工的平均工齡算是相當長的了。
在闡述IBM公司宗旨的文件中,有這樣一個寓言故事:
在某個北國湖畔,住著一位心地善良的老人。每年冬天,一群野鴨都會飛來過冬。不知從何時起,那位善良的老人養成了給聚集在湖面的野鴨喂食的習慣。野鴨們也漸漸變得親近老人,它們高高興興地吃著老人給的食物。就這樣,過了一年又一年,每到冬季,老人都會給野鴨喂食,最后,野鴨們干脆把老人提供的食物作為過冬的糧食。
轉眼間,又一個冬季來臨,野鴨們照常飛來。像之前一樣,它們聚在湖邊,等著老人提供食物,可老人卻遲遲不出現。一天又一天地過去,野鴨們每天都在湖邊等待,但老人始終沒有出現,因為他已經去世了。
那一年,寒流來襲,湖面結冰。由于一味地等待老人,野鴨們忘了自己捕食,最后全都餓死了。
文中寫道:“IBM不會這樣培養員工。”
野鴨本是適應于嚴酷環境的動物,即使湖面結冰,也能自食其力地找到食物,從而生存下去。IBM之所以強調“珍視員工”,正是本著“培養員工成為頑強‘野鴨'”的宗旨。這樣的“放養”方式,可能會讓人一下子無法接受,但我當時已經領悟到“這才是對員工真正的愛”。
之后,我又看了不少書,當邂逅“小善乃大惡”這句箴言時,我茅塞頓開。一邊心懷善待員工的溫良之心,一邊又如烈火般地斥責部下,這種“自相矛盾”的行為,曾讓我煩惱不已:“自己的人格是不是不健全?”可如果一味當“好好先生”、被員工牽著鼻子走,則早晚會危害到公司的發展。
公司里并非全都是工作認真的好員工,也存在害群之馬,如果對其聽之任之,也是莫大的罪孽。企業家如果缺乏直面沖突的勇氣,只會一味地討好員工,勢必會導致整個公司陷入不幸。在應該批評訓斥時,要毫不留情地批評訓斥,這才是大善。通過這樣的自我教育,我化解了心中的矛盾,堅定了自己做事做人的信念。多虧了“小善乃大惡”這句箴言,消除了長期折磨我的煩惱。(本文摘自東方出版社出版稻盛和夫著作《京瓷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