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艳妇aa视频在线-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别-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影院动漫-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博源家園 Berun Home

首頁 博源家園 學習文萃

彼得·德魯克: 每個人都應成為自己的“首席執(zhí)行官”

時間:2020-02-07 11:00 來源: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
分享:

編者按

成功的事業(yè),不是預先規(guī)劃的,而是在人們知道了自己的長處、工作方式和價值觀后,準備把握機遇時水到渠成的。
自我管理,需要每一個知識工作者,在思想和行動上,都要成為自己的“首席執(zhí)行官”。


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充滿著前所未有的機會:如果你有雄心,又不乏智慧,那么不管你從何處起步,你都可以沿著自己所選擇的道路登上事業(yè)的頂峰。


不過,有了機會,也就有了責任。今天的公司并不怎么管員工的職業(yè)發(fā)展;實際上,知識工作者必須成為自己的首席執(zhí)行官。


你應該在公司中開辟自己的天地,知道何時改變發(fā)展道路,并在可能長達50年的職業(yè)生涯中不斷努力、干出實績。


要做好這些事情,你首先要對自己有深刻的認識——


不僅清楚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點,也知道自己是怎樣學習新知識和與別人共事的,并且還明白自己的價值觀是什么、自己又能在哪些方面做出最大貢獻。


因為只有當所有工作都從自己的長處著眼,你才能真正做到卓爾不群。


歷史上的偉人——拿破侖、達芬奇、莫扎特——都很善于自我管理。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他們成為偉人的原因。


不過,他們屬于不可多得的奇才,不但有著不同于常人的天資,而且天生就會管理自己,因而才取得了不同于常人的成就。


而我們當中的大多數(shù)人,甚至包括那些還算有點天賦的人,都不得不通過學習來掌握自我管理的技巧。


我們必須學會自我發(fā)展,必須知道把自己放在什么樣的位置上,才能做出最大的貢獻,而且還必須在長達50年的職業(yè)生涯中保持著高度的警覺和投入——


也就是說,我們得知道自己應該何時換工作,以及該怎么換。


我的長處


多數(shù)人都以為他們知道自己擅長什么。其實不然,更多的情況是,人們只知道自己不擅長什么——即便是在這一點上,人們也往往認識不清。


然而,一個人要有所作為,只能靠發(fā)揮自己的長處,而如果從事自己不太擅長的工作,是無法取得成就的,更不用說那些自己根本干不了的事情了。


以前的人沒有什么必要去了解自己的長處,因為一個人的出身就決定了他一生的地位和職業(yè):農(nóng)民的兒子也會當農(nóng)民,工匠的女兒會嫁給另一個工匠等。


但是,現(xiàn)在人們有了選擇。


我們需要知己所長,才能知己所屬。


要發(fā)現(xiàn)自己的長處,唯一途徑就是回饋分析法(feedback analysis)。


每當做出重要決定或采取重要行動時,你都可以事先記錄下自己對結(jié)果的預期。9到12個月后,再將實際結(jié)果與自己的預期比較。


我本人采用這種方法已有15到20年了,而每次使用都有意外的收獲。


比如,回饋分析法使我看到,我對專業(yè)技術(shù)人員,不管是工程師、會計師還是市場研究人員,都容易從直覺上去理解他們。這令我大感意外。它還使我看到,我其實與那些涉獵廣泛的通才沒有什么共鳴。


回饋分析法并不是什么新鮮的東西。


早在14世紀,這種方法由一個原本會永遠默默無聞的德國神學家發(fā)明,大約150年后被法國神學家約翰·加爾文和西班牙神學家圣依納爵分別采用。他們都把這種方法用于其信徒的修行。


事實上,回饋分析法使他們的信徒養(yǎng)成了一種始終注重實際表現(xiàn)和結(jié)果的習慣,這也是他們創(chuàng)立的教派——加爾文教會和耶穌會——能夠主宰歐洲長達30年的原因。


我們只要持之以恒地運用這個簡單的方法,就能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可能兩三年),發(fā)現(xiàn)自己的長處——這是你需要知道的最重要的事情。


在采用這種方法之后,你就能知道,自己正在做(或沒有做)的哪些事情會讓你的長處無法發(fā)揮出來。同時,你也將看到自己在哪些方面能力不是特別強。最后,你還將了解到,自己在哪些方面完全不擅長,做不出成績來。


根據(jù)回饋分析的啟示,你需要在幾方面采取行動。


1、首先,最重要的是,專注于你的長處,把自己放到那些能發(fā)揮長處的地方。


2、其次,加強你的長處。回饋分析會迅速地顯示,你在哪些方面需要改善自己的技能或?qū)W習新技能。


它還將顯示你在知識上的差距——這些差距通常都可以彌補。數(shù)學家是天生的,但是人人都能學習三角學。


3、發(fā)現(xiàn)任何由于恃才傲物而造成的偏見和無知,并且加以克服。


有太多的人,尤其是那些術(shù)業(yè)有專攻的人,往往對其他領域的知識不屑一顧,或者認為聰明的頭腦就可取代知識。


比如,很多一流的工程師遇上與人相關的事就束手無策,他們還以此為榮——因為他們覺得,對條理清晰的工程師頭腦來說,人太混亂無序了。


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人力資源方面的專業(yè)人員常常以他們連基本的會計知識或數(shù)量分析都一無所知而自傲。


不過,人們要是對這樣的無知還沾沾自喜的話,那無異于自取滅亡。


其實,要讓自己的長處得到充分發(fā)揮,你就應該努力學習新技能、汲取新知識。


另外一點,也同樣重要——糾正你的不良習慣。


所謂不良習慣,是指那些會影響你的工作成效和工作表現(xiàn)的事情。這樣的習慣能很快地在回饋中反映出來。


例如,一位企劃人員可能發(fā)現(xiàn)自己美妙的計劃最終落空,原因是他沒有把計劃貫徹到底。


同那些才華橫溢的人一樣,他也相信好的創(chuàng)意能夠移動大山。但是,真正移山的是推土機,創(chuàng)意只不過是為推土機指引方向,讓它知道該到何處掘土。


這位企劃人員必須意識到不是計劃做好就大功告成,接下來還得找人執(zhí)行計劃,并向他們解釋計劃,在付諸行動前須做出及時的調(diào)整和修改,最后要決定何時中止計劃。


與此同時,回饋還會反映出哪些問題是由缺乏禮貌造成的。


禮貌是一個組織的潤滑劑。兩個移動物相互接觸時發(fā)生摩擦是一個自然規(guī)律,不僅無生命的物體是這樣,人類也是如此。


禮貌,其實也很簡單,無非是說聲“請”和“謝謝”,記住別人的名字,或問候?qū)Ψ郊胰诉@樣的小事,但就是這種不起眼的細節(jié),使得兩個人能夠融洽相處,不管他們彼此之間是否有好感。


許多聰明人,尤其是聰明的年輕人,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如果回饋分析表明某個人只要一遇到需要別人合作的事就屢屢失敗,那么很可能就意味著這個人的舉止不大得體——也就是缺乏禮貌。


把預期和實際結(jié)果進行比較,也會發(fā)現(xiàn)自己不能做什么。


我們每個人都有許多一竅不通、毫無天分的領域,在這些領域我們甚至連平庸的水平都達不到。


人們,尤其是知識工作者,就不應該試圖去完成這些領域的工作和任務。


他們應該盡量少把精力浪費在那些不能勝任的領域上,因為,從無能到平庸,要比從一流到卓越,需要人們付出多得多的努力。


然而,大多數(shù)人,尤其是教師,還有組織,都一門心思要把能力低下的人變成合格者。其實,他們還不如把精力、資源和時間花在將稱職者培養(yǎng)成佼佼者上。


我的工作方式


令人驚訝的是,很少有人知道自己平時是怎樣把事情給做成的。


實際上,我們當中的大多數(shù)人,甚至不知道“不同人有著不同的工作方式和表現(xiàn)”。


許多人不是以他們習慣的方式工作,這當然就容易造成無所作為。


對于知識工作者來說,“我的工作方式是怎樣的?”可能比“我的長處是什么?”這個問題更加重要。


同一個人的長處一樣,一個人的工作方式也是獨一無二的。這由人的個性決定。


不管個性是先天決定的,還是后天培養(yǎng)的,它肯定是早在一個人進入職場前就形成了。


正如一個人擅長什么、不擅長什么是既定的一樣,一個人的工作方式也基本固定,它可以略微有所調(diào)整,但是不可能完全改變——當然也不會輕易改變。


而且就像人們從事自己最拿手的工作容易做出成績一樣,他們要是采取了自己最擅長的工作方式也容易取得成就。通常,幾個常見的個性特征,就決定了一個人的工作方式。


我屬于讀者型,還是聽者型?首先,你要搞清楚的是,你是讀者型(習慣閱讀信息)還是聽者型(習慣聽取信息)的人。


絕大多數(shù)人甚至都不知道還有讀者型和聽者型之說,而且很少有人既是讀者型又是聽者型。知道自己屬于哪種類型的人更少。


沒有幾個聽者型的人,可以通過努力變成合格的讀者型——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的努力,反之亦然。


試圖從聽者型轉(zhuǎn)為讀者型的人不可能發(fā)揮才干或取得成就。


我如何學習


要了解一個人的工作方式,需要弄清的第二點是,他是如何學習的。


許多一流的筆桿子都不是好學生——溫斯頓·邱吉爾就是一例。在他們的記憶中,上學往往是十足的折磨。


關這個問題的解釋是,筆頭好的人一般不靠聽和讀來學習,而靠寫來學習,這已成了一種規(guī)律。學校不讓他們以這種方式學習,所以他們的成績總是很糟糕。


所有的學校都遵循這樣的辦學思路:只有一種正確的學習方式,而且人人都得遵從。但是,對學習方式跟別人不大一樣的學生來說,被迫按學校教的方式來學習就是地獄。實際上,學習大概有六七種不同的方式。


像邱吉爾這樣的人靠寫來學習。還有些人以詳盡的筆記來學習。


例如,貝多芬留下了許多隨筆小抄,然而他說,實際上他作曲時從來不看這些隨筆小抄。


當被問及他為什么還要用筆記下來時,據(jù)說他回答道:“如果我不馬上寫下來的話,我很快就會忘得一干二凈。如果我把它們寫到小本子上,我就永遠不會忘記了,也用不著再看一眼。”


有些人在實干中學習。另一些人通過聽自己講話學習。


我認識一位公司總經(jīng)理,他把一個平庸的小家族企業(yè)發(fā)展成行業(yè)領軍企業(yè)。他是一個通過講話學習的人。


他習慣于每周一次把全體高層管理人員召集到他的辦公室,隨后對他們講上兩三個小時。他總是提出政策性問題,在每一個問題上提出三種不同觀點。


但他很少請這幫同事發(fā)表意見或提出問題,他只需要聽眾聽他講話。這就是他的學習方式。


雖然他是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但是通過講話學習絕不是一種少見的方法。成功的出庭律師也以同樣的方式學習,許多診斷醫(yī)師也是如此(我自己也是這樣)。


在所有最重要的自我認識當中,最容易做到的就是知道自己是怎樣學習的。當我問人們:“你怎么學習?”大多數(shù)人都知道答案。


但是,當我問:“你根據(jù)這個認識來調(diào)整自己的行為嗎?”沒有幾個人回答“是”。然而,知行合一是取得成就的關鍵;如果知行不合一,人們就會無所作為。


我屬于讀者型還是聽者型?我如何學習?這是你首先要問自己的問題。


但是,光這些問題顯然不夠。要想做好自我管理,你還需要問這樣的問題:我能與別人合作得好嗎?還是喜歡單槍匹馬?如果你確實有與別人進行合作的能力,你還得問問這個問題:我在怎樣的關系下與他人共事?


有些人最適合當部屬。二戰(zhàn)時期美國的大英雄喬治·巴頓將軍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巴頓是美軍的一名高級將領。然而,當有人提議他擔任獨立指揮官時,美國陸軍參謀長、可能也是美國歷史上最成功的伯樂,喬治·馬歇爾將軍說:“巴頓是美國陸軍造就的最優(yōu)秀的部下,但是,他會成為最差勁的司令官。”


一些人作為團隊成員工作最出色。另一些人單獨工作最出色。一些人當教練和導師特別有天賦,另一些人卻沒能力做導師。


另一個關鍵的問題是,我如何才能取得成果——是作為決策者還是作為顧問?許多人做顧問時的表現(xiàn)會很出色,但是不能夠承擔決策的負擔和壓力。與此相反,也有許多人需要顧問來迫使他們思考,隨后他們才能做出決定,接著迅速、自信和大膽地執(zhí)行決定。


順便說一下,一個組織的二號人物在提升到一號職位時常常失敗,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


最高職位需要一個決策者,而一個強勢的決策者常常把其信賴的人放在二號位置,當他的顧問。


顧問在二號位置上往往是很出色的,但是換到一號位置,他就不行了。他雖然知道應該做出什么樣的決定,但是不能接受真正做決定的責任。


其他有助于認識自我的重要問題包括:我是在壓力下表現(xiàn)出色,還是適應一種按部就班、可預測的工作環(huán)境?我是在一個大公司還是在一個小公司中工作表現(xiàn)最佳?


在各種環(huán)境下都工作出色的人寥寥無幾。我不止一次地看到有些人在大公司中十分成功,換到小公司中則很不順利。反過來也是如此。


下面這個結(jié)論,值得我們反復強調(diào):不要試圖改變自我,因為這樣你不大可能成功。但是,你應該努力改進你的工作方式。另外,不要從事你干不了或干不好的工作。


我的價值觀


要能夠自我管理,你最后不得不問的問題是:我的價值觀是什么?這不是一個有關倫理道德的問題。道德準則對每一個人都一樣。


要對一個人的道德進行測試,方法很簡單。我把它稱為“鏡子測試”。


20世紀初,德國駐英國大使是當時在倫敦所有大國中最受尊重的一位外交官。顯然,他命中注定會承擔重任,即使不當本國的總理,至少也要當外交部長。


然而,在1906年,他突然辭職,不愿主持外交使團為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舉行的晚宴。


這位國王是一個臭名昭著的色鬼,并且明確表示他想出席什么樣的晚宴。據(jù)有關報道,這位德國大使曾說:“我不想早晨刮臉時在鏡子里看到一個皮條客。”


這就是鏡子測試。我們所尊從的倫理道德要求你問自己:我每天早晨在鏡子里想看到一個什么樣的人?


在一個組織或一種情形下合乎道德的行為,在另一個組織或另一種情形下也是合乎道德的。


但是,道德只是價值體系的一部分——尤其對于一個組織的價值體系來說。


如果一個組織的價值體系不為自己所接受,或者與自己的價值觀不相容,人們就會備感沮喪,工作效力低下。


讓我們來看看一位十分成功的人力資源主管的經(jīng)歷。這位主管所在的公司被一家大企業(yè)收購。


收購之后,她得到了提升,從事的是她以前做得最出色的工作,包括為重要職位挑選人才。


這位主管深信,在選人時,公司只有在排除內(nèi)部的所有可能人選后才能從外部招聘人才。


但是她的新公司認為應該首先從外部招聘,以吸收新鮮血液。


對于這兩種方式,需要說明的一點是,根據(jù)我的經(jīng)驗,適當?shù)姆绞绞莾烧呒骖櫋?/span>


然而,這兩種方式在根本上是互不相容的——表面上是政策不同,實質(zhì)是價值觀的不同。


這說明在該公司人們對以下三個問題有著不同看法:


1、組織與員工之間是怎樣的關系;

2、組織應該為員工以及員工的發(fā)展承擔何種責任;

3、一個人對企業(yè)最重要的貢獻是什么。


經(jīng)過幾年挫折,這位主管最終辭職——盡管她的經(jīng)濟損失很大。她的價值觀和這個組織的價值觀就是無法融合。


同樣,一家制藥公司無論是通過不斷的小幅改進,還是通過幾次費用高昂、風險巨大的“突破”來取得出色業(yè)績,都主要不是一個經(jīng)濟問題。


這兩種戰(zhàn)略的結(jié)果可能都差不多。


實質(zhì)上,這是兩種價值體系之間的沖突。


一種價值體系認為,公司的貢獻是幫助醫(yī)生把他們已經(jīng)在做的工作錦上添花,另一種價值體系的取向是,進行更多的科學發(fā)現(xiàn)。


至于一個企業(yè)的經(jīng)營是著眼于短期結(jié)果,還是注重長遠發(fā)展,這同樣是價值觀問題。


財務分析師認為,企業(yè)可兩者同時兼顧。成功的企業(yè)家知道得更清楚。


誠然,每一家公司都必須取得短期成果。但是在短期成果與長期增長之間的沖突中,每一家公司都將決定自己所選擇的重點。


從根本上說,這是一種關于企業(yè)職能與管理層責任的價值觀沖突。


組織和人一樣,也有價值觀。為了在組織中取得成效,個人的價值觀必須與這個組織的價值觀相容。


兩者的價值觀不一定要相同,但是必須相近到足以共存。不然,這個人在組織中不僅會感到沮喪,而且做不出成績。


一個人的工作方式和他的長處很少發(fā)生沖突,相反,兩者能產(chǎn)生互補。


但是,一個人的價值觀有時會與他的長處發(fā)生沖突。一個人做得好甚至可以說是相當好、相當成功的事情——可能與其價值體系不吻合。


在這種情況下,這個人所做的工作,似乎并不值得貢獻畢生的精力(甚至沒必要貢獻太多的精力)。


價值觀是并且應該是最終的試金石。


我屬于何處


少數(shù)人很早就知道他們屬于何處。


比如,數(shù)學家、音樂家和廚師,通常在四五歲的時候就知道自己會成為數(shù)學家、音樂家和廚師了。


物理學家通常在十幾歲甚至更早的時候就決定了自己的工作生涯。


但是,大多數(shù)人,尤其是很有天賦的人,至少要過了二十五六歲才知道他們將身屬何處。


然而,到這個時候,他們應該知道上面所談的三個問題的答案:我的長處是什么?我的工作方式是怎樣的?我的價值觀是什么?


隨后,他們就能夠并且應該決定自己該向何處投入精力。


或者,他們應該能夠決定自己不屬于何處。


已經(jīng)知道自己在大公司里干不好的人,應該學會拒絕在一個大公司中任職。


已經(jīng)知道自己不適合擔任決策者的人,應該學會拒絕做決策工作。


同樣重要的是,知道上述三個問題的答案,也使得一個人能夠坦然接受一個機會、一個邀請或一項任務。


“是的,我將做這件事。但是,我將按照我自己的特點,采取這樣的方式來做這件事,進行這樣的組織安排,這樣來處理當中所牽涉的關系。這是我在這個時間范圍內(nèi)應該會取得的成果,因為這就是我。”

成功的事業(yè)不是預先規(guī)劃的,而是在人們知道了自己的長處、工作方式和價值觀后,準備把握機遇時水到渠成的。


知道自己屬于何處,可使一個勤奮、有能力但原本表現(xiàn)平平的普通人,變成出類拔萃的工作者。


我該做出什么貢獻


綜觀人類的發(fā)展史,絕大多數(shù)人永遠都不需要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我該做出什么貢獻?


因為他們該做出什么貢獻是由別人告知的,他們的任務或是由工作本身決定的。


以前的人大多都處于從屬地位,別人吩咐他們做什么,就做什么,這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


甚至到了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那時涌現(xiàn)出的知識工作者(即所謂的“組織人”,organization man)還指望公司的人事部為他們做職業(yè)規(guī)劃。


隨后,到20世紀60年代末,就再沒有人想讓別人來安排自己的職業(yè)生涯了。


年輕的男男女女開始提出這個問題:我想做什么?而他們所聽到的答案就是“你們自行其是吧”。


但是,這種回答同“組織人”聽命公司的做法一樣錯誤。


那些相信自行其是就能做出貢獻、實現(xiàn)抱負、取得成功的人,一般連三點中的任何一點都做不到。


盡管如此,我們還是不能走回頭路,讓別人來吩咐、安排自己要干什么。


對于知識工作者來說,他們還不得不提出一個以前從來沒有提出過的問題:我的貢獻應該是什么?


要回答這個問題,他們必須考慮三個不同的因素:


1、當前形勢的要求是什么?

2、鑒于我的長處、我的工作方式以及我的價值觀,我怎樣才能對需要完成的任務做出最大貢獻?

3、最后,必須取得什么結(jié)果才能產(chǎn)生重要影響?


請看一位新任命的醫(yī)院院長的經(jīng)歷。這是一所享有盛名的大醫(yī)院,30年來一直就靠名氣順利經(jīng)營著。新院長上任后決定了自己應做的貢獻:兩年內(nèi)在醫(yī)院的某個重要領域建立起卓越服務的標準。他決定以急診室為重點,因為該院的急診室地方比較大,受人注意,而又秩序混亂。他決定,到急診室就診的每一個患者必須在60秒鐘之內(nèi)由一名合格的護士接待。一年之內(nèi),該醫(yī)院的急診室變成了美國所有醫(yī)院的樣板,又過了兩年,整個醫(yī)院的面貌煥然一新。


正如這個事例所表明的,把眼光放得太遠是不大可能的——甚至不是特別有效。一般來說,一項計劃的時間跨度如果超過了18個月,就很難做到明確和具體。


因此,在多數(shù)情況下我們應該提出的問題是:我在哪些方面能取得將在今后一年半內(nèi)見效的結(jié)果?如何取得這樣的結(jié)果?回答這個問題時必須對幾個方面進行權(quán)衡。


首先,這些結(jié)果應該是比較難實現(xiàn)的——用當前的一個時髦詞說,就是要有“張力”(stretching)。


但是,這些結(jié)果也應該是能力所及的。設定一個不能實現(xiàn)的目標或者只能在可能性微乎其微的情況下實現(xiàn)的目標,根本不能叫雄心勃勃,簡直就是愚蠢。


其次,這些結(jié)果應該富有意義,要能夠產(chǎn)生一定影響。最后,結(jié)果應該明顯可見,如果可能的話,還應當能夠衡量。


確定了要實現(xiàn)的結(jié)果之后,接著就可以制訂行動方針:做什么,從何處著手,如何開始,目標是什么,在多長時間內(nèi)完成。


  聯(lián)系客服
  0477—8139987
>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国产成人综合网 | 中国妞videos高潮 | av在线免费看网站 | 欧美色视 | 有码一区|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日韩三级伦理片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欧美日韩在线永久免费播放 | 亚洲 欧美 自拍 另类 欧美 | 丁香六月婷婷在线观看视频 | 伊人久久综合网亚洲 | www国产精品| 色多多在深夜释放自己黄 | 久久视频精品538在线久 | 久久天| 99黄视频| 天天婷婷 | 成 人 黄 色 激 情视频网站 | 欧美人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 手机看片日韩在线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 | 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亚洲综合 | 波霸ol一区二区 | 一级毛片一级毛片 | 中国xxxxxxxxx孕交 | 日韩综合网|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西西 | 婷婷开心激情综合五月天 | 久久精品a一国产成人免费网站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第一页 | 色情久久久AV熟女人妻网站 |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hsex | 国产精品流白浆在线观看 | 天天操网 | 毛片2016免费视频 | 成人免费视屏 | 成人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a视频免费观看 | 色婷婷久久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