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時健:活著,就得認真做事
時間:2019-03-09 17:21 來源:就在幾天前的3月5日,一代傳奇褚時健去世,享年91歲。“生命中最偉大的時刻不在于永不墜落,而在于墜落之后總能再度升起。”很多人用南非傳奇曼德拉的這句名言,來形容褚時健的傳奇一生。我覺得很貼切。
我在這里為何要談一下褚時健,是因為他作為一位傳奇的企業家,是一種令企業家群體敬仰的存在。
人生肯定有逆境,但褚時健遇到的往往是絕境。命運似乎總在和他開玩笑,讓他在人生路上總在坐過山車,不停地上上下下、起起伏伏。沒落,輝煌,再度跌倒,再度輝煌。
而他最讓我欽佩的一點是無論他跌到怎樣的谷底,都能夠重新奮起,并且獲得極大的成就。“中國煙草大王”、云南冰糖橙品牌“褚橙”都是屬于他的標簽。因此,可以說,對中國無數在創業道路上苦苦奮斗的民營企業家而言,褚時健更是一種精神象征,因為很少有人可以像他那樣,不斷遭受厄運,被打倒,而又不斷的站起來,他生命中遇到的挫折,都化作不斷成長的養分。
“對得起做過的事,對得起相處過的人,我能做到這兩點,我這幾十年也算沒有什么遺憾了。”褚時健就這樣沒有什么遺憾的走了,但他的精神還活著。如褚橙廣告語所說“人生總有起落,精神終可傳承”,褚時健可以傳承的不僅是他干事辦企業的精神,更有是他的為人處世之道。今天給大家推薦幾篇文章,希望大家可以從中學到一點東西,悟出一點東西。
褚時健:做事要有一顆敬畏心,對得起做過的事,對得起處過的人
2017-11-06 10:57 來源:褚時健
從“紅塔山”到“褚橙”,從“煙草大王”到“中國橙王”,作為罕見的、身陷囹圄之后還能以古稀之年東山再起的企業家,褚時健已經變成了一個勵志符號,一種企業家精神的象征。他認為,“對得起做過的事,對得起相處過的人,能做到這兩點,我這幾十年也算沒有什么遺憾了。”
褚時健
2001年從監獄出來后,周圍的親戚朋友幫我安排了如何休息養老的生活,但我過不來那樣的生活,我不做事不行,天生就愛忙。
我考慮過好幾個行業,最后還是決定種橙。一個原因是農業我一直有接觸,熟悉行業,橙子在水果里味道營養都好,但并沒有太普及。
另外,我們如果種出一個好的品種來,對市場來說是件好事。
還有一個原因是,我這幾十年,特大型企業經歷過,中小型企業經歷過,級別越高責任和壓力就越大,別人看我快樂的時候,其實我并不快樂。
所以我還是做私人企業算了,自己經營點小生意,有問題自己負責,心里頭不慌,挺好。
但大家都說,你70多歲了,身體也不是很好,在家和老伴兒種種花養養鳥,安度晚年,別人都這么過,你咋個不行?唉,我還確實不行,真想要我多活幾年,讓我苦一苦可能效果更好。
人哪,沒有希望就沒人生樂趣。
沒有什么事是不能克服的
我和我老伴兒都經歷過“特殊”時期農場的生活,所以到山上種橙的問題并沒有多難克服。
我們最開始種橙那幾年,管理人員不好招,大學生來我們這里都嫌條件艱苦,干幾個月就走了。
我能理解他們,從小生活環境無憂無慮,哪里能受山上種地、收入也不高的苦?但我和我老伴兒把它作為我們的生活方式,覺得可以過。
其實種橙我也是從頭學起,樣樣都要自己翻書看,找專家問。
我找了幾個得力的作業長,他們幫我守著地里具體的事情,方向性的事情我來把握。
盡管我不用自己拿鋤頭,不用親自去摘果子,但是,果樹每天長得怎么樣、有什么問題,我必須比農民還要掌握得仔細。我如果說不出個一二三,就指揮不動他們。
哪一行都是一樣,你要做管理工作,首先生產業務就要熟悉,不然話說出來都不對路。
但要把橙種好,也不容易。
大家都以為農業是個技術壁壘低的行業,以為春天種下去,秋天等著收就得了。哪有那么容易?除非你不想干好,就想跟著天吃飯算了,那的確沒有什么難度。
但真要做好,不花精力不動腦子不行。
我們的果子這么些年來,從水源開始,土壤的有機質比例、剪枝的頻率、掛果多少,樣樣都要操心,每年的情況都不一樣,每年都有新的問題出現,所以不斷要有對策。
我這個腦子里,記了不知多少數字。從小數學并不好,但心里總在盤賬,對數字,敏感得很。
2005年,我們發現果子口感太淡,果肉不化渣,就趕緊解決,從肥料配比、澆水的頻次、開花時間控制,每個細節都要抓。
現在大家吃到橙子都說“甜酸比例合適、味道好,果肉化渣”,那是我們花了好多年時間一點點調出來的。
傳統的觀點都是農作物70%靠天,我這個果園,就是希望讓大家有一個認識:只要用先進的、科學的觀點來經營農業,把工業的一些制度引進農業,就不用那么依賴老天了,把70%的依賴降到30%,人就主動了。
我們來搞這個果園,自己要掌握足夠的種植知識和技術,也要讓下面的農戶、作業長有一些知識觀念。
當然,讓他們掌握技術其實不難,每年我們都會請柑橘研究所的專家到果園來和我們溝通交流;但改變觀念沒那么容易,特別是農戶們,他們對我們的標準化生產沒那么快就接受。
作業長們好得多,他們都是農業技術方面的熟手,但他們的觀念也是一點點改變過來的。
剛開始那幾年,我也和作業長們著過急,生氣了還用煙頭扔過王學堂,其實沒什么大問題,分歧都在觀念上。我希望他們不僅掌握先進技術,最重要的是更新觀念。
無論做什么事都要有一顆敬畏心
種橙這件事我2002年正式開始搞時借了1000多萬元錢,到2007年的時候就全部還清了。
前幾年的銷售全靠朋友幫忙,你幾十噸他幾百噸地團購,慢慢就消化掉了。
我老伴兒那個時候管銷售,帶著橙子到處去參加展銷會,也是受了不少苦。好在前面幾年果樹還幼,我們的技術也不完善,產量不算很大。
2008年之后,我外孫女他們從國外回來幫著我和我老伴兒,開始抓我們自己的銷售。
2009年產量開始飛速增長,銷售也慢慢步入正軌,所以產品還從來沒有積壓庫存過。水果這種生鮮產品,積壓庫存是很大的災難,相當于就是毀掉了。很幸運,我們沒有過這種情況。
2014年以前我們的果園一直是增產,每一年都比上一年增產不少。
所以,我一直說我們是沒有大小年的,的確像我們這樣連續10年都是增產的果園幾乎沒有。但是2014年我們出現了減產,有氣候的關系,也有果樹生長的自然規律:大小年的關系,盡管我們采取了很多措施,挽救了許多產量,但規律就是規律,一定要服從。
無論做什么事情,人哪,都要有一顆敬畏心,自然規律、市場規律都要遵守。
我們現在果園已經擴展到幾萬畝。到2020年,我們的果子產量能達到6萬噸。我知道現在我們的橙子在市場上很好賣,聽說有人拿它和當年的紅塔山煙相提并論,都是緊俏商品。
我很高興大家這么抬舉,但是我思想上不敢輕飄飄。
頭幾年可能大家因為是我種的橙子,因為好奇心都買來吃吃,但是如果果子不好吃,或者只是普通過得去,我相信買了幾次人家就不買了。
我們賣得也不便宜,要是不好吃、品質不高,人家憑什么真金白銀買你一個老頭子的賬?
所以我一直和孫輩還有作業長們說,不要陶醉人家怎么夸你怎么捧你,做好自己的本分,把橙子種好,每年多豐收點,味道更好一點,人家繼續揣著錢等你的橙子,不然,人家的口水等著噴你。
現在整個新平縣種冰糖橙的越來越多,差不多一年的總量要到200萬噸去了。我們規模算大的,品質也算高的。但是,必須要看到,這個橙子過剩是必然會發生的。
供求關系從來都是有松有緊,什么情況都有可能發生,市場經濟是不留情面的。產品一過剩,首先來的就是降價,降到你的銷售價是成本以下都會有可能。咋辦?到那個時候,還是質量和價格方面的競爭。
我如果質量好,其他人賣不完,我賣得完,另外我成本控制得好,別人虧著本賣,我還能賺到錢。
說到底,還不就是“質量”二字!你要在質量上壓倒別人,你要有這個能耐。
無論哪一級的柑橘研究所的專家到我這里,都說全中國最好的一塊橙子地就在我們這里了。聽到這話,我放心了很多,說明我一直做得是對的。
心里要知道感激
我這個人,心里放不下事,也算是個急性子。
像2014年天干,老是不下雨,我每天晚上想到我的果樹,半夜四五點就睡不著了,起來翻書翻資料,第二天叫上司機去找專家,一定要找到解決辦法。我想著,我這么認真,果子的質量不會不好吧?
我一直和兒孫們強調,一個人工作、過日子都要認認真真,對產品要認真,對周圍的人也要認認真真。這些年我們的果子賣得好,除了我們產品過硬,周圍人的支持也有很大關系。
像早幾年我們果子不成熟,沒有朋友的幫忙,銷售會很成問題。
現在我們名聲在外了,心里要知道感激,更要學會讓大家利益都得到平衡。
我一直對和我打交道的合作伙伴也好,朋友也好都有一個心理,那就是怕虧了人家。這個習慣我一直都有。
做人做事要隨時隨地都在檢查,做這件事我朋友虧了沒有?褚一斌我就經常提醒他,不要粗心大意,要經常想到身邊跟著你的那幾個人,誠誠懇懇和人家相處。我們生活條件比他們好一點,我們就多照顧他們一點。
我們現在果園里的農戶,在我們這里干活兒,我就希望他們比別的農戶生活條件要好一些;我們的作業長,我也希望他們收入一年比一年高。
新平的縣長有一次聽說我們作業長的待遇,很驚奇:“工資比我還高?!”
對得起做過的事,對得起處過的人
對得起做過的事,對得起相處過的人,我能做到這兩點,我這幾十年也算沒有什么遺憾了。
回頭看看,我這一路走來,沒有白費精神。我辦事認真,確定了目標就追求到底。在每一個工作的地方我都有人生的記號,我也沒在工作上鬧出什么大事故。
想到這些,我也是甘心了。
總有人在問我,以后我們的金泰公司,我們的橙子會怎么發展下去?
我們這么一個小果園小公司,從1萬噸的產量,以后要發展到五六萬噸,我也在考慮,將來如何持續發展下去?中國傳統的家族企業弊病很多,我們總說富不過三代。
自己家人一直親自經營是個冒險,請別人經營同樣也是冒險。
所以我在想,當我們發展到五六萬噸的時候,讓我們家的這些主要家族成員,一人一部分,自己成立自己的公司,分開管理。
到時有個集團公司或者總公司,同意執行一些產品質量標準和市場經營原則,做董事長的就把這件事管起來。至于各自公司獨立經營的事情董事長就不要管了,讓他們互相競爭,也各自發展。
按照中國目前的體制狀況,家族企業會有很多天生的問題,我也不想把這個企業搞太大了,搞大了太復雜,扯皮的事也多。
所以現在橙子這件事我把它劃成了六塊,兒孫們一人領一塊,自己分別管理去,不要吃家族的“大鍋飯”。
我非常反感一個家庭里還有人出于私心,想在經濟上為自己撈一把,這么做我是不允許的。如果這么自私,家和企業就都散了。
做董事長的人,要用公心來處理任何問題。
誰處在這個位置上統攬全局,都必須連技術問題、行政問題一起處理好。我曾經也考慮過引進職業經理人到我們這里,但后來也就放棄了這個想法。
中國沒有很好的職業經理人的生存土壤,一個職業經理人如果股份低甚至沒有股份,他的積極性不夠。如果我擴大他的股份,他受到的攻擊就會很大,同樣也干不下去。
時間過得太快了,從一個70多歲的老人變成了80多歲更老的老人。我一點都不惆悵,我覺得這是我這80多年最放松的階段。
除了有時果子受自然氣候影響我會稍微愁一愁,基本沒有什么煩心的事。我有時去果園看看,雖然現在腿腳不太好,不太走得動了,但眼睛還是沒得閑。
褚時健:我的墓志銘,只有五個字
2019-03-05 17:48:35 和訊
人生應該怎樣去面對艱難時刻?粉絲王石用巴頓將軍的名言評價褚時健:“人在最困難的時候不是看他的高峰,而是看由高峰跌到低谷的反彈力。”褚時健故事里有著個人與時代的對抗和激烈,也有著對抗失敗的妥協。他用包容一切的人生厚度,注解了什么才是波瀾壯闊的一生。
文|金融八卦女作者:鐵馬
2019年3月5日,曾經的“中國煙草大王”、“褚橙”創始人褚時健去世,享年91歲。
1928年1月23日,褚時健出生在云南一個農民家庭。誰也不曾料到,這個土生土長的農家少年,多年以后會在中國攪動起一番風云。
少年喪父,輟學、烤酒、種地,幫母親挑起養家糊口的重擔;
青年重新求學,遭遇戰爭投筆從戎,在槍林彈雨中打響了一生的前哨;
中年接手虧損公司,做到世界前列;
老年在監獄度過,后來奇跡般地“起死回生”又創立了“褚橙”。
有人說,他是中國近代最具爭議的財經代表人物,但更多的企業家認為:“對于我們這個時代來說,褚時健的存在,不僅僅是一個傳奇企業家,他更是一面旗幟,一種精神信仰。”
他曾經站得有多高,跌落時就有多狠。獲得多大榮譽,就受了多大苦難。
巴頓將軍說:“衡量一個人成功的標準,不是看這個人站在頂峰的時候,而是看他從頂峰跌落谷底之后的反彈力。”
01.
打蛇抓七寸
褚時健一生做了三款產品:紅糖、煙草、橙子,每一款他都做到了極致。而每一款產品,都是他在跌落谷底時的翻身之作。
褚時健一生沒有專門學過管理學,更別談國外的管理理論,但說褚時健為比肩海因茨·韋里克的“管理學奇才”,也不為過。
褚時健經營思想中最重要的一條是,面對企業的各種問題,一定要抓住關鍵問題解決,而不能根據緊急情況解決,也就是抓住蛇的七寸。
36歲時,褚時健被調到了新平糖廠當副廠長。
糖廠本是個燙手山芋,連年虧損,每年需要財政補助20萬才能維持運營,職工全年只發5個月的工資。
褚時健經營糖廠時,經過兩個月調查發現,效益差的原因是烤糖的設備使用不當,出糖率太低。
然后他就開始從提高出糖率著手解決,想辦法改進設備,然后產量就上去了。解決完這個,他馬上發現,原料成為制約的關鍵,然后再去解決原料問題…
1979年,52歲的褚時健被調往玉溪卷煙廠。這個卷煙廠的改造難度要遠遠大于上面的糖廠。
他也是找到影響煙葉質量的設備問題,改進設備、提高質量;再然后通過計算、分析,大膽引進先進設備、擴大產量、提高質量,很快成為全國第一。
有了生產能力后,又開始解決煙葉種植的問題,通過承包煙農土地,提高種植水平,保證優質煙葉…
在卷煙廠的17年間,也是褚時健一生最風光的時代。
他把一個地方卷煙廠帶到亞洲第一、世界第五的位置,累計創利稅達800億元以上,每年上繳稅金占到云南財政收入的60%,并把企業的觸角伸向了輕工業、交通運輸業、能源、金融業。
當時云南省的財政收入曾經有過這樣的比例:70%來自于煙草行業,玉溪卷煙廠又獨占了其中的70%,換言之后者曾經占云南省財政收入的半壁江山。
02.
命運給我一手爛牌,我卻偏要打出滿堂彩
“命運對褚時健太不公平了”,有人在他入獄時這樣說。
各種榮譽紛至沓來,此時的褚時健聲名遠播,應了那句話“木秀于林,風必摧之”。
因為企業家的激勵機制當時不健全,登上人生巔峰的他,平均月工資不到4000元。
1995年褚時健被人匿名舉報貪污受賄。妻女都被關押起來,不久后女兒便在河南監獄自殺。
聽到這個消息時,褚時健當即痛哭失聲,這是他成年后第一次在人前失控。一次次語無倫次地哽咽:“我對不起我姑娘,要聽你的話,早點退休,就不會…”
律師馬軍永遠不會忘記那一年的中秋節,偌大煙廠空空蕩蕩,人們都在歡度佳節。
只有褚老蜷縮在沙發里,蓋著一套毛毯看電視…十分凄涼。
1997年7月褚時健正式被捕,因貪污174萬美元,最后鋃鐺入獄。被判無期徒刑(后緩刑12年),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褚時健落馬后,其繼任者,年薪加上獎金合法收入已經超過100萬元——褚時健一輩子的工資也沒有那么多。
03.
最佳合伙人
2001年5月15日,褚時健因為嚴重的糖尿病獲批保外就醫,回到家中居住養病,并且活動限制在老家一帶。
不愿意靠友人接濟的褚時健與妻子在玉溪市新平縣哀牢山承包了一片2400畝的荒山開始種起了橙子。
有人問褚時健,您74歲時決定種橙子,橙子要好幾年才掛果。為什么不選擇其他更快速見成效的事?
褚時健回答說:現在社會上太多人都想找條直路走。尤其年輕人,大學讀完書進入社會剛幾年,就想搞出名堂,實際不是這樣。人生很多事,不是一條直線。
他74歲重新創業種橙子,花了十年時間去等一顆果樹長大,結出果子,從一無所有到85歲變成了億萬富翁。
在褚時健跌落谷底時,一向低調的妻子馬靜芬和褚時健做起了最佳合伙人。
兩位老人千辛萬苦把橙子做出來以后,從來沒有做過生意的她扛起了這銷售的重任,誰能想到,這位老太太竟是個無師自通的天才銷售員!
七十多歲的馬靜芬走南闖北親自跑了五年渠道, 她用不為人知的商業天賦和才華讓“褚橙”從無到有,而且越來越走紅,一上市就被搶購一空,直至一“橙”難求、風靡全國。
有人曾稱贊馬靜芬:
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熱愛生活。而她的身上,就是有著這樣的英雄主義。
04.
銘記褚老
去年初,90歲的褚時健把褚橙品牌交給了兒子,依照自然規律,他會被淡忘,這些年,褚橙的廣告語一直是:“人生總有起落,精神終可傳承”。
但怎么傳承,終究是兒子要考慮的問題,早在三年前,他就對《中國企業家》的記者說過:“我已經甘心了,我筋疲力盡了。”
最后,附上一段褚老的發言:
我人生里沒有服過輸的時候,但我都是和自己較勁。我希望我的人生價值都體現在當下,而不是昨天曾經如何。
歲月流逝,不知不覺我也是年近90歲的老人。命運待我很寬厚,讓我在經歷過這個國家和民族半個世紀的跌宕起伏之后,還能看到今天翻天覆地的盛世景象。
今天的年青一代比我們要幸運很多,我們這一代人,人生中有很多妥協的地方,但今天的年輕人可以更多地做自己。
我不期望別人在說起我的人生時有多少褒揚,我只希望人家說起我時,會說上一句:“褚時健這個人,還是做了一些事。”
褚時健故事里有著個人與時代的對抗和激烈,也有著對抗失敗的妥協。如今熱鬧消失了,時代、歷史、命運、一輩子的跌宕起伏,也都消失了。
曾經正和島創始人劉東華問“褚老,你希望留給自己的墓志銘是什么?”的時候。
屬龍的褚老緩慢而堅定地回答了五個字:褚時健,屬牛。
是一輩子勤勤懇懇的老黃牛,也是八匹馬也拉不回頭的倔強牛。
1943年,父親離開時,褚時健第一次近距離地接觸死亡。也許從那時起,他就通過死亡的大門,窺探到了人生的意義:
“死意味著永遠離開,意味著你本來正在做、應該做的事,以后再也沒辦法做。父親的死讓我第一次感到死的可怕,也覺得活著真的很重要。活著的每一天,把每一件事情做好,盡好自己的責任,就不白白過這一生。”
已90高齡的褚時健罕見反思:活著是為了什么?
海峽商道 2019-3-2
他,傳統企業的爆品王,造酒、制糖、產煙,種橙子,干什么都是最好的。
他,影響企業家的企業家,他的故事和創業精神,深深影響了中國企業界包括柳傳志、王石等一些大佬,以及無數要為明天而奮斗的年輕人。
他,就是褚時健。
褚時健90歲生日
褚時健,這個曾被報告文學形容為像太陽一樣燦爛的男人,淡然外表下的內心,似乎沒有一個人能觸碰到。觀其容,聽其語,你也許讀不出跌宕起伏的人生,看不到在老人溫暖笑容中刻下的滄桑,但一定不會忽略那親自鑄就了紅塔山與褚橙傳奇的雙手。
當劉東華問"褚老,你希望留給自己的墓志銘是什么?"的時候,屬兔的褚老緩慢而堅定地回答了五個字:褚時健,屬牛。
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
1、現在的年輕人都太急了
現在社會上太多人想做些可以一蹴而就的事,都想找條直路走。尤其年輕人,大學讀完書進入社會剛幾年,就想搞出名堂,實際不是這樣。人生很多事,不是一條直線。
我也曾經是年輕人,從新中國成立后到現在,社會變動很大,很多希望都破滅了。尤其是我40來歲的時候,幾乎所有希望都不存在了。當你抱著很大希望的時候,失望很多;當看不到希望之后,希望又好像慢慢看得著一點。
時代不同了,年輕人期望值很高,很多人想一夜暴富,不能承受短期內沒有回報的事。我年輕時,一家三口人從昆明到玉溪,看到修路工人們臨時住的房子,都非常羨慕。當時我們都覺得:“一輩子能住上這樣的房子,這一生就得了!”
現在年輕人的知識面、信息量比我們那時強多了,但年輕人的特點還是一樣:把事情想得很簡單。
有一次,一個年輕人從福建來找我,說自己大學畢業六七年了,一件事都沒成功。他是性子急了,目標定得很高,想"今年一步、明年一步,步步登高"。我對他說:你才整了六七年,我種果樹10多年了,你急什么?
2、跌得越低,反彈力越大
年輕人現在不過二三十歲,人生歷程還很長,也不一定每個人都要做大事業。
困難多,搞好一點,信心就大一點,只有這樣走,一步一步來。比如橙子,只要一公斤能賺一分錢,上萬噸就能賺多了。你想心急,就做不成。
以前有不少人在社會變動的時代抓住機會,一下發了大財,比如搞房地產。還有人靠親戚、靠父母,現在財富很大,我也認識。但現在這樣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即使是靠機遇、靠父母,我也認為他將來守不住。
很多人說我十二年來種橙子是“觸底反彈”,跌得越低,反彈力就越大。
種橙子的人不少,但今天可以說,要像這樣種好上千畝的還不多見。有的人來我的果園看了一次,回去就開了八九萬畝的新果園,但我看來,基礎沒打好,后頭要吃虧。
我們碰到過的難關,十幾年沒遇過。連續高溫一個多月,果子都被曬掉了。但你看我們的五條管道從對面大山來,面對高溫,果園有水維持。別的果園如果基礎不好,損失就大。而我們還能保住和去年一樣的產量,就是因為農業基礎打實了。
這個也是年輕人最難理解的。人在年輕時,要先學會吃苦,要實實在在掙錢,才能拿得住。就像搞農業,如果你質量搞不好,經過一個周期,10元資產就變8元了。
無論做什么都要有敬畏心
種橙這件事我2002年正式開始搞時借了1000多萬元錢,到2007年的時候就全部還清了。
前幾年的銷售全靠朋友幫忙,你幾十噸他幾百噸地團購,慢慢就消化掉了。
我老伴兒那個時候管銷售,帶著橙子到處去參加展銷會,也是受了不少苦。好在前面幾年果樹還幼,我們的技術也不完善,產量不算很大。
2008年之后,我外孫女他們從國外回來幫著我和我老伴兒,開始抓我們自己的銷售。
2009年產量開始飛速增長,銷售也慢慢步入正軌,所以產品還從來沒有積壓庫存過。水果這種生鮮產品,積壓庫存是很大的災難,相當于就是毀掉了。很幸運,我們沒有過這種情況。
2014年以前我們的果園一直是增產,每一年都比上一年增產不少。
所以,我一直說我們是沒有大小年的,的確像我們這樣連續10年都是增產的果園幾乎沒有。但是2014年我們出現了減產,有氣候的關系,也有果樹生長的自然規律:大小年的關系,盡管我們采取了很多措施,挽救了許多產量,但規律就是規律,一定要服從。
無論做什么事情,人都要有一顆敬畏心,自然規律、市場規律都要遵守。
1、產品:產品的競爭是質量和價格的競爭
我們現在果園已經擴展到幾萬畝。到2020年,我們的果子產量能達到6萬噸。我知道現在我們的橙子在市場上很好賣,聽說有人拿它和當年的紅塔山煙相提并論,都是緊俏商品。
我很高興大家這么抬舉,但是我思想上不敢輕飄飄。
頭幾年可能大家因為是我種的橙子,因為好奇心都買來吃吃,但是如果果子不好吃,或者只是普通過得去,我相信買了幾次人家就不買了。
我們賣得也不便宜,要是不好吃、品質不高,人家憑什么真金白銀買你一個老頭子的賬?
所以我一直和孫輩還有作業長們說,不要陶醉人家怎么夸你怎么捧你,做好自己的本分,把橙子種好,每年多豐收點,味道更好一點,人家繼續揣著錢等你的橙子,不然,人家的口水等著噴你。
現在整個新平縣種冰糖橙的越來越多,差不多一年的總量要到200萬噸去了。我們規模算大的,品質也算高的。但是,必須要看到,這個橙子過剩是必然會發生的。
供求關系從來都是有松有緊,什么情況都有可能發生,市場經濟是不留情面的。產品一過剩,首先來的就是降價,降到你的銷售價是成本以下都會有可能。咋辦?到那個時候,還是質量和價格方面的競爭。
我如果質量好,其他人賣不完,我賣得完,另外我成本控制得好,別人虧著本賣,我還能賺到錢。
2、管理:只管大事
我做事的習慣是,凡是經我的手做的事情,我只管大事。
這個大事決定了我干這行能不能成功,其他的那些雞毛蒜皮的事情我就不管了。
以前我有四五個副廠長,我給他們的權力非常大,每人管一塊,四五個億美金的投資我就讓他們簽了。要委托書的話就給他們寫一份,我就畫一個框框在這兒,讓他照著辦,有什么錯誤我來承擔。
以前改革開放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都瞎指揮,我做那個小煙廠的時候,有13個黨委委員,每天早上8點所有委員都要集中開會,討論的都是雞毛蒜皮的事:這家打架了,那家豬肉不夠吃了等等。
管得了那么多嗎?所以那些雞毛蒜皮的事就不要管了,有很多事情比這重要的多。
也有看走眼,選錯人的時候。
很多不了解我的人都覺得我在工作中比較霸道,其實當時我的目的就是要讓玉溪卷煙廠成功,成為全國最好,做到很多指標跟全國水平差不多。
大的錯誤我是不會給他機會的。
當時我一個人忙不過來,黨委系統有很厚的一沓文件,我也不能隨便簽字說我都看過了,我就找別人來當黨委書記,但這個人一來就胡鬧,到差不多的時候,他就通過活動想當廠長,在這種情況下,我就說他是破壞玉溪卷煙廠的形象。后來報告到省里,就把那個黨委書記趕走了。
還有另外一個廠長,也是類似這樣的情況,所以人家都認為我很霸道。
3、關系:對得起做過的事,對得起處過的人
我這個人,心里放不下事,也算是個急性子。
像2014年天干,老是不下雨,我每天晚上想到我的果樹,半夜四五點就睡不著了,起來翻書翻資料,第二天叫上司機去找專家,一定要找到解決辦法。我想著,我這么認真,果子的質量不會不好吧?
我一直和兒孫們強調,一個人工作、過日子都要認認真真,對產品要認真,對周圍的人也要認認真真。這些年我們的果子賣得好,除了我們產品過硬,周圍人的支持也有很大關系。
像早幾年我們果子不成熟,沒有朋友的幫忙,銷售會很成問題。
現在我們名聲在外了,心里要知道感激,更要學會讓大家利益都得到平衡。
我一直對和我打交道的合作伙伴也好,朋友也好都有一個心理,那就是怕虧了人家。這個習慣我一直都有。
做人做事要隨時隨地都在檢查,做這件事我朋友虧了沒有?
我一直經常提醒褚一斌,不要粗心大意,要經常想到身邊跟著你的那幾個人,誠誠懇懇和人家相處。我們生活條件比他們好一點,我們就多照顧他們一點。
我們現在果園里的農戶,在我們這里干活兒,我就希望他們比別的農戶生活條件要好一些;我們的作業長,我也希望他們收入一年比一年高。
新平的縣長有一次聽說我們作業長的待遇,很驚奇:"工資比我還高?!"
對得起做過的事,對得起相處過的人,我能做到這兩點,我這幾十年也算沒有什么遺憾了。
回頭看看,我這一路走來,沒有白費精神。我辦事認真,確定了目標就追求到底。在每一個工作的地方我都有人生的記號,我也沒在工作上鬧出什么大事故。
想到這些,我也就甘心了。
我活著為了什么?
只想贏,不想輸。
這些困難有些是原來想到的,有些是沒有想到的,但我相信我能克服它。很多年以來,不管干大企業還是小企業,不管干哪個行當,都會遇到不同的困難,這些困難到最后還是解決了。
所以,人的信心很重要。如果我們接二連三地干不成事,那就沒有信心了。
我在74、75歲時怎么想起來搞這個苦差事(種植褚橙),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因為我們的處境,我的生活來源沒有辦法(保障),我只有一條出路,必須要搞成功。
我從小就閑不住,爬高上低的,我這個房子一天上去八回,下去八回,時間還打發不了,總得有點事情做。
這都是我從小養成的習慣,認定了要干的事,只想贏,不想輸。
附:王石:我為什么是褚時健的粉絲
我有很多粉絲,但我是褚時健的粉絲,他不僅是云南人的驕傲,更是我們這些企業家的驕傲。所以,我每次來都不能說是看望他,每次都是帶著崇敬的心情來取經的。他一年創造300億元利稅的時候,萬科的經營規模才30億,差距非常大;我們去年才繳300億元的稅,20年前褚廠長就達到這個數字了,這還是20年前的300億。
所以在褚廠長面前,我是來學習的,他一直給我非常強烈的內心觸動。
十年前我第一次到哀牢山,我見到他的時候,老人家戴著破草帽,衣服是圓領的還是破的,比現在穿的還舊,正和一個人討價還價。那個人幫他修水泵,開價80元,褚廠長說:“最多給你60元”,他倆就圍繞著80還是60討價還價。想想看,他曾經是多么叱咤風云的人物!
之后我們開始聊天,我很好奇地問他,“您前后做的事情差別太大了,我相信您能搞成,但有一點不明白,既然種橙子,為什么不引進國際上很好的橙苗,而是從湖南引進種苗呢?”
他就給我講道理,說哀牢山的土壤怎么樣、氣候怎么樣,說:“我一定能種過他們”,之后大談掛果之后是什么情況,又說這個橙子怎么怎么好。我就問他掛果要多長時間,他說要六年,但我當時一盤算,六年之后他就80多歲了,一個70多歲的老人創業,大談80歲以后的場面,這是一種什么精神啊!
而我對晚年的安排,和他的境界完全不一樣。所以,我從內心佩服他。和褚廠長接觸過程中就能理解,他為什么能在當年把企業搞得那么成功,絕不是因為政策、因為特許經營、因為偶然。
那之后我們總是通電話。十年后,大家都看到了,褚橙已經很有名了。
一般來說,我和褚廠長會被當作同一代企業家。我們都創業過。我1983年到深圳,1984年創建萬科,我記得很清楚,創業時,我在萬科辦公室的地板上寫了兩行字,一句引用肯尼迪就職演說,“不要問社會能為你做什么,而是要問你能為社會做什么”;第二句話是巴頓將軍講的,“衡量一個人成功的標準,不是看這個人站在頂峰的時候,而是看這個人從頂峰上跌到低谷時候的反彈”。
巴頓將軍是我心目中的英雄,我非常欣賞這段話。我到深圳以后,有低谷、有反彈、有很多曲折,但再怎么曲折也不像褚廠長那么曲折,所以我那一次非常感慨,褚廠長已經70多歲了,還在展望六年之后的漫山遍野,所以用巴頓將軍的話來衡量褚廠長是再恰當不過了。
當時我專門寫了一篇文章《哀牢山上冰糖橙》。但那篇文章不是寫給別人,而是在談我的感受。之后很多企業家因為這篇文章知道了褚廠長的現狀,都想到這個地方來看看,包括柳傳志先生,去年他專門到這里拜訪了褚廠長。可以這樣說,褚廠長身上集中體現了中國企業家的一種精神,是一種如何在前進中遇到困難,并從困難中重新站起來的精神。
這次來,我又不僅僅吸收營養,還想讓更多中小企業家能系統地知道他。所以,我希望能夠有商學院做他的研究。
因為褚廠長把一個看上去不可能做成的事情做成了,而且這種成功是可示范、可借鑒、可學習的。他就在這里,他就在做,做得很輝煌,他可以給世人提供鏡鑒。
褚時健和其妻子一起切蛋糕
馬靜芬:下一生如果褚時健還要我的話,我還嫁給他。褚時健90歲的生日宴上,馬靜芬也回憶了自己和老伴的老年創業生涯,“開始種果樹時,的確是很困難。開始的時候,很多人覺得我們在搞著玩。”
她表示,種果樹最難的就是修剪。而現在,自己已經敢說,(褚橙)已經搞成功了,“放在以前什么時候都不敢說自己的東西最好,都是悄悄地做,碰到的困難很多很多。褚時健買了一人高的書,家里床頭都是書,就是從頭開始學。”
令人感動的是,馬靜芬在現場提及有人問她的一個問題——下一生怎么過?她說,“如果褚時健還要我的話,我還嫁給他。”說完還看了看身邊有些走神的褚時健,小小地抱怨說"褚時健沒有聽見"。
有為什么,她說,“如果我這輩子不是嫁他的話,我就沒有今天。雖然有很多磨難,但就是因為這些磨難,才有我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