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脈就是財脈,人氣就是財氣,人緣就是財源
時間:2017-03-21 10:31 來源:自古以來,人脈就是財脈,人氣就是財氣,人緣就是財源。搭建了一條優秀的人際關系網,事業就相當于成功了一半。
無論是行商,還是坐商,無論是行船,還是跑馬,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是許多商人都尊奉的商業寶典,金科玉律。
很多成功的商界人士都深深意識到人脈資源對自己事業成功的重要性,在創業之初便把打造優秀的人脈關系視為走向成功的階梯。
世界首富比爾·蓋茨說:“一個人永遠不要靠自己一個人花100%的力量,而要靠100個人花每個人1%的力量。”
現代人際關系教育的奠基人戴爾·卡耐基說:“專業知識在一個人成功中的作用只占15%,而其余的85%則取決于人際關系。”
真正的人際關系不是人與人之間簡單的相互認識,而是人與人之間經過彼此心靈審核通過的相互認可,并能夠具備雙向流動,情誼往來,互通有無的一種情感交融的管道。
友誼是搭建優質人脈關系的主體,其精神核心的“義”是完成完善個人人脈關系圈的惟一紐帶和基礎。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對“義”字有著深刻的體會和理解,“義”是中華傳統道德文化的根基。
孔子說:“君子義以為上”、“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孟子說:“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荀子說:“義之所在,不傾于權,不顧其利,舉國而與之不為改視,重死持義而不橈,是士君子之勇也。”
陸九淵說:“君子義以為質,得義則重,失義則輕,由義為榮,背義為辱。”
“義”也通“誼”,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云:“古者書儀但為義,今時所謂義為誼”,“誼者,人所宜也。今情誼字用之”。
中國古代有許多感人肺腑的友誼交往的范例,最受民間推崇的如八拜之交:管鮑之交、知音之交、刎頸之交、舍命之交、膠漆之交、雞黍之交、忘年之交、生死之交。
三國時期的著名武將,義薄云天的關羽被視為中華民族“義”的化身,他與劉備、張飛桃園結義,患難與共,同生共死,創立蜀漢政權,從而被中國民間奉為異姓兄弟結拜的楷模。關羽也被后世商幫、協會、聯盟敬奉為代表“義氣和公正”的精神領袖。
優秀的人脈關系圈是以朋友之間的“義”為基礎聚攏在一起的。人在江湖,義字第一。每個人能力再強,勢力再大,也終歸有其局限性。當越來越多肝膽相照,重情重義,義重如山的人聚在一起,其所產生的向心力、影響力、威懾力和行動力是無法估量的。
個人的力量在義氣濃厚的人脈圈獲得了各類力量的補充,個人的潛力也伴隨著人脈圈的無限放大而獲得最大程度的發揮,也由此建立了事業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的基礎。
人脈不是拿來賣弄,用來吹噓的幌子,而是實實在在能夠幫助自己走向事業成功的梯子。
中國歷史上輝煌一時的商幫,如晉陜商人、閩粵商人、江浙商人等,雖然經商手法各有不同,但他們無一例外地,都在秉持傳承關公“義字當先,以義取利,誠信守諾,團結互助”的精神理念,才能夠創造商業文化的輝煌,將商界人脈的文化內涵發揮到極致。
要明白人脈的內涵,需要懂得:
1、人脈永遠的伙伴是重情重義,最大的敵人是見利忘義。
2、人脈不是你認識了多少人,而是獲得了多少人的認可。
3、人脈不是你和多少人打過交道,而是有多少人愿意和你打交道。
4、人脈不是你利用了多少人得到了多少利益,而是你幫助了多少人積累了多少口碑。
5、人脈不是有多少人當面夸你,而是有多少人背后贊你。
6、人脈不是你在輝煌時有多少人圍著你轉,而是你在落魄時多少人對你依然不離不棄,安慰你鼓勵你支持你信任你。
小的成功靠的是專業技術和聰明頭腦,大的成功靠的是人品口碑和人脈關系。
在人生的路途中,做人做事,處處以義字為先,講誠信、重承諾、為朋友兩肋插刀,肝膽相照,看似沒有得到任何的回報,其實已經獲得了最珍貴的福報。而這份福報是用多少錢都無法買到的,這就是他人的感恩、信任和口碑,并由此建立起來的人脈關系,將會成為人生事業中最穩固、最踏實也最具有力量的踏板,將你步步青云,送往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