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經濟已經走到了盡頭
時間:2015-11-09 11:03 來源: 實事求是地說,中國經濟的實質是“三生經濟”,即作為動力方向盤的政生經濟、縱橫通吃的官生經濟、夾縫求生的民生經濟三者的混合物。在“三生經濟”中,起決定性主導作用的是權力,這是由我們的社會發展還處于權治社會這個基本的社會發展實際水平決定的,是不以任何人任何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
權力經濟的出現,是社會發展水平決定的,是客觀存在的,沒有是非對錯之說。但是,權力經濟推動的經濟發展,或者說權力經濟的發展,是有上限的,其生命力是有限的。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權力經濟對社會經濟的發展是能發揮作用的。如改革開放這幾十年,權力曾是推動高增長的基本動力。
權力經濟具有如下特點:
一是屬于消耗型經濟。其經濟增長的要素是權力對既有資源的配置。權力與自由是矛盾的,權力就是對自由的限制。目前世界上的經濟模式具有兩大類,一類是權力推動的消耗型經濟,另一類是民智民力集成推動的創造型經濟。我國經濟則是全世界最典型的消耗型經濟。由于權力與自由是矛盾的,因此權力與創造型經濟亦是不相容的。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權力限制了自由,而自由、獨立思考是創造型經濟的基本因素。限制了個人的自由和發揮,就從根本上限制了創造型經濟。
二是屬于壟斷型經濟。權力之于經濟的首要表現,就是壟斷。改革開始幾十年來,壟斷不是削弱了,而是深度加深了,范圍擴大了。壟斷不僅表現在產業的壟斷上,還表現在權力無孔不入方面,以及人們生活方式的限制方面。
三是屬于浪費型經濟。對資源的壟斷,實際上表現為不能把資源的使用交給最能有效使用資源的主體手中。而能使資源使用效果最高的,只有市場競爭拼出來受到市場檢驗了的主體。資源的使用權應該由市場競爭來決定,才能提高使用效率。由于沒有競爭,中國的市場競爭只局限在商品交易層次,沒有到達資源使用層次,因此宏量的資源被低效的使用者把持著,浪費極大。不僅物質資源浪費嚴重,而且人力資源浪費更嚴重。今天的大學畢業生中,一半以上的人不在本專業就業。而在主流階層中,在本專業工作的人不足1/4。一個社會如果大多數人在干的事,不是擅長的事,不是本專業的事,這是天大的浪費。
四是屬于環境毀損型經濟。今天的污染幾乎可以說已經達到了山河破碎人程度。中國的環境污染,可以說是世界第一。干凈的地方幾乎沒有了。金錢與貪婪,已經污染了任何一處汽車輪子可以到達的地方。
五是屬于貪腐刺激型經濟。很多學者都說,貪污腐敗是經濟的潤滑劑。這話說得不錯。在權力經濟模式下,經濟的活力在于經濟生活的實際推動者能在“主觀為自己客觀為別人”的動力基礎上下死力推動經濟生活,暗箱操作、灰色收入、權力尋租成了刺激經濟動力的激素。今天反腐敗浪潮過后為什么會出現賴政怠政,是因為在權力經濟模式下,沒有貪腐就失去了重要的潤滑劑。
為什么說權力經濟發展已經走到了盡頭呢?
道理最簡單不過。就是當支撐權力經濟發展的條件消失了,權力經濟就再也發展不起來了,路也就走到盡頭了??梢哉f目前當局在發展經濟方面,所使用的智慧和力量都是史無前例的,然而無論怎樣使勁和努力,經濟下滑勢頭千呼萬喚不回頭。
今天,資源環境已經沒有消耗和破壞的空間了,反腐深入清除了潤滑劑,支撐權力經濟發展的杠桿除了壟斷而外其他條件都在弱化和消失,故經濟增長必定走下坡路。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是神仙下凡,也擋不住經濟下滑。
是的,權力經濟已經完成了歷史使命,權力經濟的功能已經接近極限。路,已經走到了盡頭了。
中國經濟只有實現如下轉變,才能止住下滑勢頭:
一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由消耗型轉向創造型。要由中國制造轉向中國創造。
二是改變資源壟斷配置向市場作為基本配置手段轉型。
三是必須改變權力成為基本經濟動力,面向民智民力服務,作為推動經濟生活的基本動力,或者說充分實現市場競爭的轉型。
今天當局提出的"新常態"、"政府和市場雙引擎"、"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等等,實際上就是向這三個轉型努力。但從實際的改革推動看,都還只是在表面層次推動,還沒有觸動深層的改革,故轉型的效果暫時看不出來。
但無論是否下真功夫改革,由于權力經濟發展已經走到了盡頭,如果上述三個方面的轉型實現不了,中國經濟注定會在下滑疲軟中長期徘徊。這是規律,不以任何意志為轉移的客觀經濟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