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里中秋月圓夜
時間:2017-10-12 15:23 來源:中源學公司制造中心 --彭勇記憶中小時候的中秋,味道是月餅的香甜,以及滿面撲鼻的桂花香,遙望著當空的皓月,濃縮的卻是對爸爸媽媽的思念!記得那時父母出去打工,一走就是一年,自己跟著爺爺奶奶生活。每到中秋,爺爺總會特意晚些吃飯,還把桌子搬到院子里,在白凈的盤子里堆疊的是一個個黃燦燦的月餅,在月光的映射下,泛出惹人流口水的沖動。記得那時候,還不知道中秋節的來歷,只是懵懂的聽著奶奶絮叨著團圓。第一次奶奶很生氣怪我就是那個時候,因為我把月餅用刀子切成了四塊,想著這樣他們就好咬著吃了,卻不曾想被奶奶大聲訓斥了半天,還說月餅切開了那就不是團團圓圓的了。只記得吃完飯陪著他們乘涼,純凈的夜空沒有一絲云彩,蛐蛐的叫聲也比以前低了幾分,潔白的月亮好似一個被人丟棄的孩童,在星星閃閃中依然那么惹眼和與眾不同,那也是我對思念更深的領悟!
學生時代的中秋則充滿著喧囂與酒精的回味,那時的夜風都滿懷激情!啤酒、花生、辣條,一大群放肆的青年,扎堆坐在校園湖畔的大柳樹下,沒有多余的花哨,只有數不盡頻頻的碰瓶聲,整個湖畔都是我們的附屬。游戲還是一如既往的進行著,誰輸了就要服從指揮,還記得瘸子問旁邊那對情侶“同學,現在幾點了”四次之后,他倆要殺人卻也無可奈何的表情,小泉則是一次次的在另一對情侶面前做俯臥撐并大聲報數,小木雞卻圍著湖跑圈并喊著“誰誰誰(班里不好看的女生),我愛你”,整個湖畔都是我們的惡作劇。那時候都不知道當晚的月亮圓不圓,亮不亮,對于家人的思念也是隔著電話的聽筒,一句記得吃月餅的問候!
中秋節小青年的我們,則是一次次印證“年輕人除了清明節,把每一個節日都當情人節過”的說法,滿嘴的美食和場場爆滿的電影院。滿街的紅燈籠把原本屬于自己的西施映襯的更加可人,熙熙攘攘的人群散發出溫暖如春的味道,到處都有賣閃閃發亮的物件,還有被圍成一圈做“兔爺兒”的手工藝人。那時有數不盡的精力,說不完的情話,那時的我們認為,只要你在,每一晚的月亮都是最亮的,每一顆的星星都是最閃的!團圓,這個字眼,真正的開始扎根于內心,慢慢的萌芽!
現在的我已為人夫,為人父。中秋節,開始了它新的團圓。我一遍遍給孩子講著“嫦娥奔月”的神話,“吳剛砍桂”的懲罰,又訴說齊國丑女鐘無鹽拜月封后,給她以“貌似嫦娥,面如皓月”的愿景。現在的中秋,味道是家人身上的味道,是對每一年中秋能團圓賞月的憧憬。羨慕古人品桂花酒賞月吟詩的風情,欽佩現在的我們對團圓的傳承,解讀了“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的無奈,更想向月大聲吟唱“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