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痛風日記
時間:2018-01-22 11:46 來源:遠興公司--辛曉晶
分享:
2017年,讓人扎心的事不止一件,為何將痛風這個事記錄為2018的開篇,完全因為這個足以讓人發瘋的病痛在新年的第三天就不期而至了。
之前就聽同事說起過“痛風”這個名稱的來歷——傳說醫生們命名時本是想確定為“痛瘋”,寓意可以痛得讓人發瘋。開始還覺得描述得有些玄乎,不想沒過多久,也就是2017年8月3日開始,我用了大約一周的時間,深刻的體驗了一回。
那是8月3日的上午,任何前奏也沒有,突然間左腿就上不了車了,左側的膝蓋沒辦法自如的彎曲,需要雙手的幫助才能讓左腿跟著我上車。我以為是扭著了,自行在辦公室做了一些試圖幫助“扭傷”的恢復工作,包括貼膏藥和慢慢的做一些蹬、踢、扭動等活動,事實證明這些不僅是徒勞,而且還起到了一些推波助瀾的副作用。
8月4日早晨,膝蓋處腫得老高,已經完全沒法彎曲,不得不拖著沉重、而且異常疼痛的左腿來到了市中心醫院,掛了個專家號,雖然號比較靠后,但也沒用多少時間就輪到我進入診室,拖著一條病腿好容易才調整得坐到了圓凳上,正想一五一十地把來龍去脈做個詳細的說明,沒想醫生已經初步有了判斷——去化驗一下血尿酸再看。事實印證了專家并非浪得虛名:指標550,超出正常值約130左右。
有了一次成功的“斗爭”經歷,再次為痛風病癥所“光顧”時就從容了很多。
1月3日上午,感覺左側膝蓋又有些發緊,知道情況不妙,趕緊開始服用藥物幫助降酸。即便如此,4日一早膝蓋還是又一次幾乎完全失去了自主活動的能力,行進得稍微快一點兒時,就像做撐桿跳一樣——而且是器具自足的撐桿跳,左腿是支撐桿,右腿是運動員。
就這樣一瘸一拐的走著時,心想:有些時候,我們還真的需要讓自己的心放慢一些,讓他等候一下自己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