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質樸的安全教育
時間:2018-06-27 15:15 來源:中源化學公司--郭東魯我參加過多次安全教育培訓,也看過很多安全教育案列,印象最深刻的還是我入職時的安全教育。那是一場質樸的安全教育,現在想起來還歷歷在目。
1986年我大學畢業,那一年國家號召全國石油院校應屆畢業生到勝利油田實習,參加勝利油田石油會戰。我當時被派遣到勝利油田濱南采油指揮部(現在的山東省濱州市)的一個井下作業隊。井下作業隊主要從事采油井和注水井的維修工作,生產任務重、工作條件差、安全風險大。我清楚地記得上班第一天,我穿戴好工衣、安全帽等防護用品,和當班的工人們去作業井場。臨走時隊長叫來安全員,讓他到現場對我進行安全教育。
安全員是一個四十多歲的山東人,憨厚的外表下透著睿智。他帶著我走到井場入口處,觀察了一下整個井場的情況后對我說:“你要仔細地記住現在的狀態是正常的、安全的,在你進入井場前,首先要看好退路。工作過程中一旦發生異常狀況、聽到異常聲音,立刻按你看好的退路撤離現場”。
什么?就這么簡單?
這和我想象中的安全教育截然不同,即便不講些高大上的內容,至少也要講講操作流程、應急預案什么的吧?
然而,就是老師傅這么簡單的兩句話,深深地打動了我,使我心中萌發了一種嶄新的意識——安全!在這種意識的支配下,我不斷地去學習、工作、生活,安安全全地完成了一年的實習任務。
有了這次經歷,后來的工作中經常遇到這種案例。記得有一次我和單位的劉師傅一起出差,當時劉師傅開的是一輛8噸東風卡車。出發沒多久,他自言自語地說感覺車哪地方不對勁,于是把車停在路邊檢查。他把車輛全部檢查一遍后并沒有發現問題就繼續上路。過了一會兒他感覺還是有問題,就再一次停下來檢查,仍然沒有發現問題。就這樣走走停停反復幾次。最后一次,他把車在路邊停穩、拉上手剎,打開引擎蓋讓我站在前面觀察。當他踩下油門時,我發現從油泵出口油管壓帽的縫隙中噴出一股細細的油花,剛好落在對面的一個火花塞上面,冒出很微弱的油煙。問題找到了,原來是油管喇叭口老化產生裂紋,因為在壓帽里面,不踩油門就不會泄露,所以檢查幾次都沒有發現。隱患很快被排除,劉師傅長長的舒了一口氣。從這件事情中我深深地感到,如果劉師傅沒有很強的安全意識,他就不會對設備運行狀態那么敏感,更不會有反復檢查、排除隱患的行為。
隨著時間的推移,安全意識在我心中不斷地潛移默化,并變成一種自覺的行為。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中,每當我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或遇到一件新的事物,我都會下意識地去識別,判斷它的狀態是不是正常?它的聲音是不是正常?如果發現異常怎么去應對?直到今天,這種習慣已經陪伴我三十多年,根本不需要提醒,我也因此受益匪淺。
講安全,關鍵是要把安全意識根植于內心。有了安全意識,才會有安全行為。有了安全行為,安全制度才能落實、安全知識才會有用武之地,才能保證你、我和他人的安全。